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生物学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广西模拟) 生态浮床是指将植物种植于浮于水面的床体上,充分利用各种生物有效进行水体修复的技术。图1为生态浮床的构造,图2表示水体中鲫鱼的种群数量Nt与Nt+1/Nt的关系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 使用标记重捕法调查鲫鱼种群密度时,若重捕方法不当导致捕获的带标记鲫鱼部分死亡,则使估算结果比实际值大 B . 流入到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污水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C . 当Nt为b时,鲫鱼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当Nt为a时,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D . 通过定期收割可以加速降低水体中氮和磷等矿物质的含量
  • 1. (2024·广西模拟) 某生态系统仅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形成的营养结构(共四个营养级,甲和丁同属一个营养级),下表列出了各种群同化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种群

    同化能量

    1.1×108

    2×107

    1.4×109

    9×107

    3.4×106

    A . 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丁,位于第二营养级的是甲 B . 图中第一营养级向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4.3% C . 如果丙为丛生或者蔓生的单子叶植物,可以用样方法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 D . 乙种群中雌雄个体通过气味相互识别,属于化学信息,说明种间关系的调节离不开信息传递
  • 1. (2024高二下·高州期中) 濒危动物保护、有害生物防治、渔业上合理捕捞量的确定等,都离不开种群和群落的研究。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 宣城扬子鳄繁育中心的建立属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中的就地保护 B . 林冠层郁闭度的增加,导致一年蓬的种群密度降低为密度制约因素的影响 C . 若因被标记个体的学习记忆而难以再被捕获,会导致标记重捕法估算的种群密度偏小 D . K值时,中等强度的捕捞(捕捞量在K/2左右)有利于持续获得较大的鱼产量
  • 1. (2024高二下·新洲期中)  长江江豚被誉为“水中大熊猫”,数量极为稀少,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为了解长江十年禁渔政策实施以后,某江段中长江江豚的生存状况,需对其进行种群数量调查,下列调查方法中,最不合理的是(    )
    A . 用无人机观测记录该江段中一段时间内出现的江豚 B . 利用声音记录仪记录该江段中江豚的声呐信号,对不同个体进行识别 C . 在该江段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明显标记后放回原环境,过一段时间后重捕 D . 在该江段采集水样,通过设备滤过江豚脱落在水里的细胞,分析其中残留的DNA
  • 1. (2024高二下·宁波期中)  我国农民发明了许多生态农业生产模式,自明清时代起宁波地区就普遍存在“虫草稻一鸡鸭一鱼塘”农业生态模式,其模式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中①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人工输入的能量和
    2. (2) 为了研究鱼塘中某种鱼的种群动态,可以用法调查该种鱼的种群密度。
    3. (3) 该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构成了一个,在“杂草一昆虫一鸭”这条食物链中,鸭属于第营养级。
    4. (4) 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图中鸡鸭粪便中的能量来自(填序号)所同化的能量。
    5. (5) “塘泥肥田,秋谷满仓”体现出生态系统的功能。
  • 1. (2024高二下·湖北期中)  “退耕还林”是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措施之一。为研究退耕还林的群落演替规律,研究者调查不同退耕年限的植物群落的物种数目变化,调查结果如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上图是采用样方法调查三类植物的物种数而构建的物理模型 B . 退耕后群落的垂直结构更加明显,物种丰富度增加 C . 退耕土地上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速度相对较快 D . 若第2年人为在退耕农田中种植灌木,会使草本植物达到最大丰富度的时间提前
  • 1. (2024高二下·图木舒克期中)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动物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 B . “S”型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关系,K值的大小与其所处的空间和食物有密切关系 C . 和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 D . 群落演替发生在生态系统的形成、发展和成熟的各个阶段
  • 1. (2024高二下·湖北期中)  树线是指天然森林垂直分布的海拔上限,树线以上为高山灌丛和草甸。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全球树线持续向高海拔迁移。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 (1) 树线之上和树线之下的植物群落明显不同,主要受这种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2. (2) 生态学家常采用法对植物类型和种群密度进行调查,从而确定树线的位置。取样时要做到随机取样,其目的是
    3. (3) 在树线向高海拔迁移的过程中,群落发生了演替,在该过程中,发生演替的可能原因是
    4. (4) 研究显示,杜鹃灌丛能够显著提升土壤含水量及营养成分,并维持温度在一个恒定的范围,从而造成实际树线位置高于理论树线位置,这表明除环境因素外,树线上升与种间关系(填“有关”或“无关”)。树线之上与树线之下的植被分布特点(填“体现”或“不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
  • 1. (2024高二下·潮阳月考)  下列调查活动和实验中,实验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偏小的组合是(    )

    ①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记物脱落

    ②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没有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

    ③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没有打开电灯

    ④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酵母菌细胞未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就进行计数

    ⑤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选择在有患者的家族中进行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③④⑤ D . ①③⑤
  • 1. (2024高二下·潮阳月考)  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

    年龄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个体数

    92

    187

    121

    70

    69

    62

    63

    72

    64

    55

    42

    39

    264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回答下列问题:

    1. (1) 通常,种群年龄结构的三种类型是。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成个体数的比例为,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
    2. (2) 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 ,该方法常用于调查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7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