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生物学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二下·电白期中)  某兴趣小组研究放牧对草场物种丰富度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调查物种丰富度时,需对采集到的数据取平均值 B . 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并不影响该地区植物物种丰富度 C . 维持牧草和放牧数量的适宜比例,高寒草甸不会发生演替 D . 过度放牧会导致群落结构改变,影响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 1. (2024高二下·电白期中)  下列信息传递的实例中,属于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的是( )
    A . 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信息 B . 昆虫散发性外激素传递信息 C . 莴苣在适宜波长的光下才能萌发生长 D . 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
  • 1. (2024高二下·电白期中)  酒精是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试剂。下表列出了酒精在实验中的作用,表述错误的选项共有(    )

    选项

    实验

    酒精的作用

    菊花的组织培养

    工作台、外植体、培养基等的消毒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

    溶解绿叶中的色素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

    洗去浮色

    观察植物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酒精和卡诺氏液一起制成解离液

    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防止小动物尸体腐烂

    A . 1项 B . 2项 C . 3项 D . 4项
  • 1. (2024·江门模拟)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建立以来,东北虎的种群数量实现了持续稳定增长。下列措施不能扩展东北虎生态位的是( )
    A . 森林植被修复 B . 核心区生产生活退出 C . 虎豹迁移扩散廊道建设 D . 野生虎豹观测网络建设
  • 1. (2024·江门模拟) 某水库在建设开发过程中,因破坏原有植被和土壤而导致大量山体裸露,形成岩质边坡。由于岩质边坡相对较高且坡度较大,土层相对较薄,植被恢复难度大,因此修复时常采用客土喷播技术。该技术先通过铁丝网挂网将岩质边坡固定为稳定载体,然后将客土基质(含有泥炭土和糠壳等有机疏松材料、缓释型复合肥与种植土)、保水剂、微生物菌剂、草籽和灌木种子等按一定比例混合拌和,最后掺水喷射至受喷面上。成活后的植物根系与铁丝网、客土基质形成三维植被网,三者共同构成牢固稳定的生态防护结构,从而实现耐用可靠性与生态美观性的双赢。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客土基质中的泥炭土和糠壳有利于植物种子获取充足的,从而促进种子萌发;同时也有利于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从而为植株生长提供充足的。复合肥中含有氮磷钾等元素,能满足植株生长所需,缓释型复合肥的养分释放速率远小于速效肥料。从环保角度分析,使用缓释型复合肥是为了避免
    2. (2) 在边坡修复过程中,一般会经历草本植物群落→灌草混生群落→乔灌草立体群落的过程,该过程称为。研究人员认为乔灌草立体群落并非岩质边坡植被配置的最佳模式,理由是。因此修复时应选择的草本和灌木种类,把它们的种子按一定比例与客土基质混合。
    3. (3) 研究人员还通过多种方法来增加植被种类和数量,从而提高修复后库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请分析上述做法是否合理。
  • 1. (2024高三下·广西模拟)  下列关于研究方法与科学实验对应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和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模型建构法 B .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和人鼠细胞融合实验——同位素标记法 C .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研究过程和研究DNA半保留复制方式——假说—演绎法 D . 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公鸡睾丸分泌雄激素的研究——减法原理控制变量
  • 1. (2024高三下·广西模拟)  相对多度是群落野外调查的一种估测指标,是指群落中某一种植物的个体数占该群落所有植物个体数的百分比。在某退耕农田自然演替过程中,植物物种甲、乙和丙分别在不同阶段占据优势,它们的相对多度与演替时间的关系如图一所示。植物乙种群的种群增长速率如图二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群落演替类型是次生演替,随着演替进行植物对阳光的利用更充分 B . 该群落中甲、乙、丙的相对多度发生改变,会导致群落的类型发生改变 C . 随着演替的进行,植物甲会消失,乙和丙中最可能为乔木的是丙 D . 图二中的cd段对应图一第30年至第50年,因为乙增长速率在下降
  • 1. (2024高三下·广西模拟)  中国科学院欲探究西藏不同海拔地区土壤微生物物种数目分布情况,选取了西藏三个地区亚东乡(海拔2880m)、上亚东乡(海拔3350m)和帕里镇(海拔4300m)进行采样并统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可采用取样器取样法对三个测量位点土壤菌群进行调查 B . 可根据固体培养基上菌落的形状、大小、颜色区分不同种的微生物 C . 不同地区土壤微生物物种数目差异,与多样化的植物有关 D . 三个不同地区菌群物种数目差异较大,体现了群落结构垂直分层的现象
  • 1. (2024·广西模拟) 为保障粮食安全,我国科研人员以富含纤维素的农业残渣(秸秆)为原料,利用基因工程改造面包酵母使其表面携带相关酶,可同时高效生产人工淀粉和单细胞蛋白。部分生产工艺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注:酵母增殖的适宜温度为28~32℃,适宜pH为4.0~5.0:酵母发酵的适宜温度为24~35℃,适宜pH为5.0~5.8

    A . 面包酵母的增殖能促进纤维二糖水解及淀粉合成 B . 生产单细胞蛋白时可选择28℃、pH为4.5的条件,过程中为监测酵母菌数量,取发酵液稀释1000倍,用25×16规格的血细胞计数板计数(体积为0.1mm3),测得5个中方格细菌总数为60,则发酵液中每毫升约有3×109个酵母菌 C . 本生产过程宜在密闭的啤酒发酵罐中进行 D . 生产前培养基高压蒸汽灭菌的条件可为100KPa、121℃、20min
  • 1. (2024·广西模拟)  林窗是指森林群落中老龄树死亡或因偶然性因素(如干旱、台风、火灾等)导致成熟阶段优势树种死亡,从而在林冠层造成空隙的现象。森林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从而构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不同生物占据的生态位不同,可使群落呈现一定的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 B . 群落的空间结构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非生物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C . 影响森林中不同高度的林窗及林下生长各种生物的主要因素均为光照 D . 黄鹂与杜鹃的食性、栖息空间完全相同,两种鸟占据的生态位也不一定相同
1 2 3 4 5 下一页 共90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