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生物学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揭阳模拟)  二倍体生物体细胞中某对同源染色体少一条的个体被称为单体(2n—1)。玉米(2n=20)的各种单体的配子育性及结实率与二倍体的相同,现发现一株野生型玉米的隐性突变体,为确定其突变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研究人员构建了一系列缺少不同染色体的野生型玉米单体,分别与该隐性突变体杂交,留种并单独种植。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 单体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减数分裂Ⅱ后期着丝粒未分裂 B . 可构建10种野生型玉米单体并测交来确定突变基因的位置 C . 玉米单体在减数分裂Ⅰ的过程中,可观察到10对四分体 D . 若突变基因位于缺失的染色体上,则杂交子代有2种表型
  • 1. (2024高一下·台江期中) 研究发现,果蝇X染色体上16A区段的数目,可影响果蝇眼睛的形状,果蝇16A区段数目与眼形的关系见下表,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类型

    a

    b

    c

    d

    e

    f

    g

    染色体结构表示16A区段

    表型

    正常眼

    棒眼

    棒眼

    正常眼

    棒眼

    重棒眼

    重棒眼

    A . 据表可知,果蝇眼形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 B . 果蝇眼形性状随X染色体上16A区段的数目改变而改变 C . 若想根据果蝇眼形就能判断出子代性别,应选用类型be果蝇为亲本进行杂交 D . 果蝇c形成配子时可发生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不对等交换,与果蝇d杂交后可产生正常眼
  • 1. (2024高三下·广西壮族自治区模拟)  在人类中,第16号染色体有时在靠近着丝粒的长臂上有一个严重染色的区域,可以通过显微镜看到特征“斑点”。这种特征“斑点”的存在是该染色体的一个不变的特征,并且是可遗传的。一对夫妇怀上了一个孩子,但胎儿出现了多种异常并最终流产了。当对胎儿的染色体进行研究时,发现它有三条16号染色体,其中两条有这种特征“斑点”。母亲的两个16号同源染色体都没有斑点,但父亲的斑点是杂合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胎儿的两个有特征斑点的16号染色体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 B . 胎儿的三条16号染色体是由于父亲减数第二次分裂非正常分离导致 C . 胎儿处于分裂间期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7条 D . 胎儿异常并流产的原因可能是16号染色体上携带有生长发育的重要基因
  • 1. (2024高三下·关岭模拟) 单体是指某对染色体缺失一条的个体,其染色体数目可以用2n-1来表示。我国育种工作者成功培育出M植物的新品种——“京红1号”单体系统,因M植物有21对同源染色体,所以“京红1号”单体系统中共有21种不同的单体类型。已知一对同源染色体均丢失的个体不能存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从可遗传变异的类型判断,“京红1号”单体属于染色体变异 B . 可通过显微镜观察法鉴定“京红1号”的变异原理 C . “京红1号”单体类型自交时,产生两种比例相等的雌配子 D . “京红1号”自交产生的存活后代中正常植株的比例为2/3
  • 1. (2024高三下·关岭模拟) 玉米(2n=20)是雌雄同株植物,顶生花是雄花序,腋生穗是雌花序。已知若干基因可以改变玉米植株的性别:基因a纯合时,腋生穗不能发育;基因b纯合时,顶生花转变成为雌花序,不产生花粉却能产生卵细胞。现有亲本组合Ⅰ、Ⅱ,产生的F1如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亲本组合

    F1

    组合Ⅰ

    甲植株自交

    雌雄同株:雌株:雄株=9:4:3

    组合Ⅱ

    乙雌株×丙雄株

    雌雄同株:雌株:雄株=1:2:1

    1. (1) 等位基因A/a和B/b位于(填“一对”或“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作此判断的依据是
    2. (2) 组合Ⅰ中,F1雌株的基因型有种,雄株的基因型为
    3. (3) 从组合Ⅱ的F1中选一株雌株与一株雄株杂交,该杂交不一定是测交,理由是
    4. (4) 三体(2n+1)细胞减数分裂时,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时,未配对的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的一极。已知玉米的某突变株表现为黄叶(dd),现有9号三体(其产生的含有1条或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活性相当且受精后均能发育)的绿叶纯合体。请设计杂交实验探究d基因是否位于9号染色体上。

      实验方案:

      预期结果:①若,则基因d位于9号染色体上。

      ②若,则基因d不位于9号染色体上。

  • 1. (2024·贵阳模拟) 在甲型流感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杂交瘤细胞在克隆化培养时来自B淋巴细胞的染色体往往出现随机丢失现象。不考虑基因间的影响和其他变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B淋巴细胞可从多次间歇注射甲型流感疫苗的动物脾脏中筛选获得 B . 利用细胞融合技术制备的甲型流感单克隆抗体可用于治疗甲型流感 C . 利用抗体检测筛选的杂交瘤细胞经克隆化培养,具有持续产生甲型流感单克隆抗体的能力 D . 若杂交瘤细胞丢失某染色体后不能分泌单克隆抗体,则该抗体的基因可能位于该染色体上
  • 1. (2024高三·惠州模拟) 学校实验小组在某种株高正常的野生型水稻(2n=24)中获得了一株矮生型突变体(为单基因发生突变引起)。将该植株与野生型(正常株高)纯合子杂交后,F1全为野生型,F1自交,F2中野生型:矮生型=3:1。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由上遗传实验可知:该矮生突变体植株的形成是野生型基因发生了(填“显性”或“隐性”)突变的结果。矮生型突变体可分为激素缺陷型(赤霉素合成缺陷但赤霉素受体正常)和激素不敏感型(赤霉素合成正常但赤霉素受体缺失)两类,如何验证某矮生型突变体植株内缺陷型突变体?写出简单的思路和预测结果及结论:
    2. (2) 当体细胞缺失一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染色体时,称为单体(染色体数为2n-1),这种变异属于变异。单体能存活并可育,减I时不能联会的那条染色体随机分配到子细胞中,减II正常进行,所以水稻单体(染色体数为2n-1)形成的配子有条染色体。
    3. (3) 单体可用于判断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定位:比如将F2中矮生型植株(正常二倍体)与纯合正常株高但1号染色体缺失1条的单体进行杂交,根据子代的表型及比例可探究矮生基因是否位于1号染色体上。预期结果及结论:

      ①若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则矮生基因不位于1号染色体上;

      ②若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则矮生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上。

  • 1. (2024高三下·湛江模拟) 除草剂乙草胺能被棉花根系吸收,高浓度乙草胺抑制棉花细胞呼吸,干扰核酸和蛋白质合成,造成DNA损伤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异。图1为棉花细胞染色体桥显微图,图2为染色体桥示意图,染色体桥会在着丝粒移向两极时,在两着丝粒间的任意位置断裂。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 高浓度乙草胺能使棉花根尖分生区细胞周期变短 B . 若高浓度乙草胺干扰DNA的合成,则可能导致棉花根尖分生区间期细胞增多 C . 观察棉花细胞有丝分裂染色体异常时,制作装片的流程为: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D . 染色体桥的断裂发生在后期,所产生的子细胞会出现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变异
  • 1. (2024高三下·顺德模拟) 某科研团队将某玉米(2N=20)品种的纯合植株分别种植于甲、乙两个相邻的实验田中,两实验田水、肥等环境因素基本相同,甲实验田植株幼苗期喷洒了适宜浓度的X溶液(一种微生物发酵产品),乙实验田未喷洒,结果发现甲实验田部分植株出现茎秆粗壮、叶片肥厚且颜色浓绿有光泽、籽粒肥大等变异性状。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该团队成员针对实验田甲中变异性状产生的原因,做出了如下假设:

      假设Ⅰ:X溶液仅影响了基因的表达,并未引起玉米遗传物质的改变;

      假设Ⅱ:X溶液诱发了玉米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①该团队成员为探究假设Ⅰ是否成立,将甲实验田中变异玉米的种子再种植于甲试验田,在、其他栽培条件相同的环境下培育,观察玉米的表型。结果发现玉米植株依然具有上述变异性状。

      ②根据变异玉米性状特点,初步推测假设Ⅱ中玉米遗传物质变异的类型是

    2. (2) 该科研团队在乙实验田中发现了一些4号染色体单体植株,该类植株比正常植株少一条4号染色体,能正常生活和减数分裂,不含4号染色体时致死。

      ①4号染色体单体植株的一个根尖分生区细胞中含有条染色体。

      ②假设玉米的抗病与感病分别由A、a基因控制。现有四种纯合品系:抗病和感病正常玉米植株,抗病和感病4号染色体单体玉米植株。为探究该对等位基因是否在4号染色体上,可选择作为亲本进行杂交,统计后代的表型及比例。理论上,若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则说明A、a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

  • 1. (2024高三下·内江月考) 控制果蝇红眼和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白眼雌蝇与红眼雄蝇杂交,子代中雌蝇为红眼,雄蝇为白眼,但偶尔出现极少数例外子代。子代的性染色体组成如下图。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 果蝇红眼对白眼为显性 B . 亲代白眼雌蝇产生2种类型的配子 C . 具有Y染色体的果蝇不一定发育成雄性 D . 例外子代的出现源于母本减数分裂异常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