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生物学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高一下·镇江期末)  下图1~3表示不同的变异类型,图1中字母表示不同染色体片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图1表示碱基对增加所引起的基因突变 B . 图2是同源染色体交叉互换导致的染色体变异 C . 若图3为精原细胞,则产生正常配子的概率理论上是50% D . 图1~3所示变异均发生在生物体有性生殖的过程中
  • 1. (2023高一下·常州期末)  下图中a、b、c表示某一条染色体的一个DNA分子上相邻的3个基因,m、n为不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基因a、b、c中若发生碱基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必然导致a、b、c基因分子碱基序列的改变 B . m、n片段中发生碱基的增添、缺失或替换,不属于基因突变 C . 基因a、b、c均可能发生基因突变,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 D . 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不同时期,基因a、b、c一定都能表达
  • 1. (2023高三上·广东月考) 细胞囊性纤维化(CF)是一种严重的人类呼吸道疾病,与CFTR基因有密切关系。图1为CF的一个家系图,图2为CF致病机理示意图。

    请回答问题:

    1. (1) 依据图1可以初步判断CF的遗传方式为染色体上的性遗传。
    2. (2) 依据图2分析,导致CF的直接原因是患者体内,使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最终无法定位在细胞膜上,影响了氯离子的转运;而根本原因是
    3. (3) 由图2可知,异常情况下mRNA上的密码子由AUC变为AUU,但其决定的氨基酸仍是异亮氨酸,原因是
    4. (4) 引起CF的致病基因与正常基因之间的关系是
  • 1. (2023高三上·广东月考) 研究人员在连续观察中发现了某植物的一种新性状,初步分析该变异可能是由a基因突变或者是由B基因突变引起,研究人员的推测体现的基因突变的特点是( )
    A . 不定向性 B . 随机性 C . 普遍存在 D . 频率很低
  • 1. (2023高三上·诸暨月考) 果蝇的体色与多对基因有关,野生型果蝇为灰体。现有黄体、 黑檀体两种体色的果蝇单基因突变体(只有一对基因与野生型果蝇不同,不考虑基因位于 Y染色体上)。为探究果蝇体色基因的位置及显隐性关系,进行了下列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亲本

    F₁的表型

    实验一

    黄体a(雌)×野生型(雄)

    雌性均为灰体,雄性均为黄体

    实验二

    黄体a(雌)×黑檀体b(雄)

    雌性均为灰体,雄性均为黄体

    1. (1) 由实验可知,黄体有关的基因突变发生在染色体上,根据实验二(填“能”、“不能”)确定黑檀体基因的位置,理由是
    2. (2) 将实验二中的 F₁果蝇相互交配, F₂的雌雄果蝇中灰体:黄体:黑檀体均为3:4:1,说明黑檀体基因位于上,F₂中黄体果蝇的基因型有种。野生型果蝇产生黄体、黑檀体不同体色的单基因突变体体现了基因突变的
    3. (3) 遗传学家将一个DNA片段导入到实验一F₁灰体雌蝇的体细胞中(实验一中体色相关基因用A、a表示),通过DNA重组和克隆技术获得一只转基因黄体雌蝇。插入的DNA 片段本身不控制具体的性状,但会抑制A基因的表达,果蝇表现为黄体。若果蝇的受精卵无控制该性状的基因(A、a),将造成胚胎致死。为确定具体的插入位置,进行了相应的杂交实验。实验方案:让该转基因黄体雌蝇与实验一F₁黄体雄蝇杂交,统计子代的表型种类及比例。

      实验结果预测:

      ①若子代表现为全为黄体,且雌雄比例为2:1或表现为,则DNA片段插入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

      ②若子代的表现为,则DNA片段插入A基因所在染色体的同源染色体上。

      ③若子代的表现为,则DNA片段插入

  • 1. (2023高三上·牡丹江月考) 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 B . 基因突变是普遍存在的 C . 自然条件下的基因突变频率低 D . 诱发突变对生物体都是有利的
  • 1. (2023高三上·牡丹江月考) 以下几种生物性状的产生,属于同种变异类型的是( )

    ①果蝇的白眼 ②豌豆的黄色皱粒、绿色圆粒 ③无籽西瓜

    ④人类的红绿色盲 ⑤杂交水稻中的矮杆抗病品种 ⑥人类的镰状细胞贫血

    A . ①②③ B . ④⑤⑥ C . ①④⑥ D . ②③⑤
  • 1. (2023高三上·湖南月考) 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基因突变均能产生等位基因 B . DNA分子脱氧核苷酸序列的改变可以引起基因重组 C .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互换不等长的片段可导致染色体片段缺失 D . 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会使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导致性状的变异
  • 1. (2023高三上·渝北月考)  某地草地贪夜蛾(二倍体)幼虫大量啃食植物的茎和叶,严重危害农作物。使用有机磷杀虫剂对其防治一段时间后,其抗药性快速增强。研究发现其常染色体上抗性相关基因a可突变为a1、a2。对该地草地贪夜蛾的基因型及比例进行调查,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项目

    基因型%

    aa

    aa1

    aa2

    a1a1

    a1a2

    a2a2

    比例

    20

    18

    24

    1

    15

    22

    草地贪夜蛾的基因型及比例

    A . 贪夜蛾的某个细胞的染色体上可能同时存在a、a1、a2 B . 各基因型的产生体现了自然选择的不定向性 C . 该种群中a1、a2基因频率分别为21.9%和51.9% D . a、a1、a2的遗传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 1. (2023高三上·天津市月考)  某一单基因遗传病家庭,女儿患病,其父母和弟弟的表现型均正常。
    1. (1) 根据家族病史,该病的遗传方式是;母亲的基因型是(用A、a表示);若弟弟与表现型正常的女性结婚(其母亲患病),其子女患该病的概率为
    2. (2) 在人群中男女患该病的概率相等,原因是男性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染色体和染色体自由组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非同源染色体)
    3. (3) 检测发现,正常人体中的一种多肽链(由146个氨基酸组成)在患者体内为仅含45个氨基酸的异常多肽链。异常多肽链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此导致正常mRNA第位密码子变为终止密码子。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16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