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高三上·期中)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高潮时期即1918-1919年,发生过一场著名的关于新剧(话剧)与旧剧(戏曲)优劣的“戏剧改良”论战。在对旧剧的批判中,胡适等人大力宣传以易卜生为代表的欧洲近代现实主义戏剧,以易卜生《玩偶之家》为代表的“社会问题剧”一度很受欢迎。这反映了( )
    A . 个性解放成为知识分子一致追求 B . 新剧契合了救亡图存的时代需要 C . 五四运动推动了文学革命的发展 D . 中国传统戏剧被西方戏剧所取代
  • 1. (2023高一上·丽水月考) 近代,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仁人志士前赴后继,在探索国家出路上不断深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过鸦片战争,少数有识之士更认识到外国有所长、中国有所短,产生了学习西方的思想。道光二十年(1840年)八月,林则徐曾奏言:“自道光元年至今,粤海关已征银三千余万两……若前此以关税十分之一制炮造船,则制夷已可裕如,何致尚形棘手。”此语后来被魏源表述为:“中国造船铸炮,至多不过三百万,即可师敌之长技以制敌。”

    ——叶世昌《近代中国经济思想史》

    材料二

    故康先生之上皇帝书曰,守旧不可,必当变法……而我皇上亦深知此意,徒以无权不能达行,故屡将先生之折交军机总署会议,严责其无得空言搪塞,盖以见制西后,故欲借群臣之议以定之也。无如下有老警守旧之大臣,屡经严责而不恤,上有揽权猜忌之西后,一切请命而不行……使不然者,则此三月之中,旧弊当已尽革,新政当已尽行。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材料三

    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行动激发了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觉醒。五四运动前后,我国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和革命青年,在追求真理中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勇于打破封建思想的桎梏,猛烈冲击了几千年来的封建旧礼教、旧道德、旧思想、旧文化。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经过五四运动洗礼,越来越多中国先进分子集合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1921年中国共产党宣告正式成立,中国历史掀开了崭新一页。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林则徐和魏源在探索“制敌”方面的具体贡献,并概述他们在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认为新政未能“尽行”的原因,并运用唯物史观予以评析。
    3. (3)  根据材料三,从探索国家出路的视角概括五四运动的意义。综合材料一、二、三,概括中国人民探索国家出路的三个层次。 
  • 1. (2023高二上·杭州月考) 中华各民族彼此联系、相互吸收、交融发展,呈现出统一的趋势,经过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华民族凝聚、发展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民族共同体,下列选项对应正确的是( )
    A . 魏晋南北朝——各民族大交融、大发展时期 B . 宋辽夏金——多元一体民族格局渐趋稳定 C . 元明清——大一统条件下大迁徙、大交融 D .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开启自觉发展的新阶段
  • 1. (2023高二上·阳江期末) 五四运动领导者罗家伦指出:“‘五四运动’的唯一成绩,就是能使中国‘动’,但这种‘动’不能是‘冲动’。如果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昏晕后起死回生的神针’,中国(人)经此神针救醒后,还必须‘马上吃固本培元的药’,只有固本培元,才可以养成真正永久的活动。”这表明罗家伦认为(   )
    A . 民主符合近代中国的发展潮流 B . 社会运动应与思想启蒙相结合 C . 五四运动缺乏广泛的民意基础 D . 民主革命目标和任务发生改变
  • 1. (2023高一上·金华期末) 那天下午,北京12所学校的 3000多名学生在皇宫大门天安门集会,抗议巴黎的决定;抗议安福系政府共谋,秘密应允日本留在山东。和平地开始的示威者,后来打了一名亲日官员并烧了一个内阁次长的住宅,北京政府使用武力逮捕了许许多多学生。该事件是( )
    A . 公车上书 B . 五四运动 C . 一二•九运动 D . 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
  • 1. (2024高一上·衢州期末)  一位美国新闻记者在观察中国近代某次运动发展的情况时说:“在战争结束后来到上海的新时代中,苦力崛起而为这个新时代的最重要的特征”“上海的新兴无产阶级转入行动,急进和爱国的学生找到了最有力的同盟者”。这场运动是(    )
    A . 新文化运动 B . 五四运动 C . 国民革命运动 D . 一二•九运动
  • 1. (2023高一上·深圳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中国近代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一个世纪过去了,辛亥革命的火种穿越百年,世代传承,续写民族富强繁荣的辉煌!

    ——2011年12月15日对明清史学家,北大历史系教授王天有的访谈

    材料二:……这些国耻违背我国民的希望,有损我国民的自信,激起我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五四运动就是这种要求的最鲜明的表现……

    ——摘自于蒋介石《中国之命运》(1943年)

    材料三: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下列影片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祖国建设的辉煌历史。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给中国政治上带来的“前无古人的变化”(具体表现)。
    2. (2) 概括材料二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相比在思想方面产生了什么不同的影响?
    3. (3) 请结合影片所反映的历史现实,提炼反映的时代精神(或价值追求)并加以说明(请选择其中一种,结合所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 1. (2023高一上·深圳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中国近代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 是一 种前无古人的变化……一个世纪过去了, 辛亥革命的火种穿越百年, 世代传承, 续写民族富强繁荣的辉煌!

    ——2011 年 12 月 15 日对明清史学家,北大历史系教授王天有的访谈

    材料二: ……这些国耻违背我国民的希望, 有损我国民的自信, 激起我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五四运 动就是这种要求的最鲜明的表现……

    ——摘自于蒋介石《中国之命运》(1943 年)

    材料三: 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 100 周年, 下列影片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祖 国建设的辉煌历史。

    影  片

    图 6    建党伟业

    图 7    建军大业

    图 8    建国大业

    图 9    我和我的祖国

    剧  情  简  介

    该片演绎了 1911 年至

    1921 年共 10 年间中国所 发生的的一系列重大历  史事件, 大体上由民初动 乱、五四运动及中国共产 党建党三部分剧情组成


    该片讲述了 1927 年国  民革命失败后, 中国共 产党创建中国共产党

    领导的人民军队的故 事



    该片讲述了从抗日战  争结束到 1949 年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  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该片演绎了“开国大

    典、香港回归、纪念抗   战胜利 70 周年阅兵式” 等 7 组普通人与祖国大   事件息息相关的经历,

    以小人物见证大时代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给中国政治上带来的“前无古人的变化”(具体表现)。 
    2. (2) 概括材料二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相比在思想方面产生了什么不同 的影响?
    3. (3) 请结合影片所反映的历史现实, 提炼反映的时代精神(或价值追求) 并加以说明(请选择其中一种, 结合所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 1. (2023高一上·番禺期末)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的第一次全面觉醒。”这一论断主要是基于五四运动( )
    A . 高举爱国旗帜 B . 中共发挥领导作用 C . 挽救民族危亡 D . 人民群众广泛参与
  • 1. (2024高三下·广东开学考) 自古以来,中国与世界的交往,和平发展始终是主旋律,合作共赢始终是硬道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5000多年文明史上,中华民族长期领先于世界,但中华民族深知“国虽大,好战必亡”的千年古训,拒斥“国强必霸”的强盗逻辑,不搞侵略扩张和殖民主义,与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明和平交往,和谐相处,留下许多友好交往,促进文明传播的佳话。

    ——焦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

    材料二

    (中国)犹未能遂其发展之自由者,则苦于国际障碍之多也。……案(美国)威尔逊总统十四要点所含公道、平等、尊重主权诸原则,业经联盟及共事诸国共同承认,今和平会议方欲借此为基础,而建设新世界。……中国代表爰提出说帖,罗列诸问题,冀依主权国所不可少之土地完整、政治独立、经济自由诸原则,而加以纠正。……下分舍弃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军队警察、裁撤外国邮局及有线无线电报机关、撤销领事裁判权、归还租借地、归还租界、关税自主权等七项。

    ——《中国希望条件说帖》(1919年·巴黎和会)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1949年)》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古代中国与世界“友好交往,促进文明传播”的史实依据。
    2. (2) “弱国无外交”是近代中国在与世界的交往中所得出的惨痛教训。请根据材料二和相关史实,分析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诉求有何特点,以及最终失败的原因:
    3. (3) 新中国成立后,开创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道路。请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与世界交往方式发生变化的国内、国际背景。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13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