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高二下·盐城期中) 著名经济史专家林文勋根据主要流通商品的变化,将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分为秦汉“盐铁时代”唐宋“茶盐时代”明清“粮棉时代”几个不同的阶段。这一演变趋势本质上反映了( )
    A . 雄厚商业资本不断聚集 B . 商品流通数量逐渐增多 C .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 D . 全国性商贸网络的形成
  • 1. (2023高二下·邯郸期中) 清朝前期,湖北出现了许多专业市镇。云梦“闾阎比栉,贸易米粮之所,为往来大路”。陶郑巷,朱家河、常家湾“居民多业织布”。这折射出( )
    A . 地区差异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B . 江汉地区成为国家经济中心 C . 传统社会经济结构产生根本变革 D . 区位因素决定经济发展水平
  • 1. (2023高二下·邯郸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入宋以后,各种商业气象扑面而来:近代城市坊市合一、沿街设店的风貌形成于北宋中叶;乡村地区草市、墟集数量激增的第一个浪潮出现于宋代;交换手段的便利化即纸币的使用和贵金属白银货币化起源于宋代;区域市场的形成和区间市场联系的加强亦在宋代;更不要说海外贸易的第一波大潮出现于宋代。 

    ——摘编自葛金芳《两宋经济结构变迁与海上丝路勃兴》

    材料二由于明初宝钞没有保证金、储蓄金等制度,而且发行无度,出现了贬值的信用危机。以成化、弘治为界,白银经历了一个自下而上的市场崛起,到得到官方认可与自上而下合流的历程,主要以赋役折银的方式,大规模推向全国。白银作为称量货币,具有自由银的本质,标志着中国古代历朝铸造和发行货币的垄断权,在明朝中后期已经丧失。市场与国家之间不仅存在博弈,而且也有调和。白银从官方非法货币向事实上的合法货币过渡,伴随着一系列国家制度变迁,赋役—财政货币化改革,引领整体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摘编自万明《全球史视野下的明代白银货币化》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经济发展呈现的新气象。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白银货币化的原因及其影响。
  • 1. (2023高二下·南宁期末) 如图反映了明清时期苏州米粮市镇的兴起与发展。据图判断,当时苏州( ) 

    A . 米粮运输和贸易规模扩大 B . 经济作物种植占主导地位 C . 手工业生产专业分工细密 D . 人口增长引发了粮食危机
  • 1. (2024高三下·渝北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们试图从不同视角认识历史,下表是学者们对中国古代部分王朝特征的不同看法。

    王朝

    特征

    豪民社会;儒法国家

    律令社会;世界帝国

    科举社会;租佃社会

    市民社会;白银时代

    士绅社会;“大一统”王朝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围绕表中王朝的一个或多个特征,提出自己的见解(赞同、质疑、修改皆可),并加以阐释。(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 1. (2024高三下·锦州月考) 明代江南每年举行蚕神祭祀活动。如清明节当天,湖州含山镇以蚕神祭祀为主体的庙会活动中,乡村供奉的各个菩萨都会被蚕农抬到蚕神庙进行参拜,称“扛菩萨”。该现象表明( )
    A . 政府依靠市镇强化乡村治理 B . 市镇经济辐射能力增强 C . 蚕桑成为农民收入主要来源 D . 庙会成为基层自治组织
  • 1. (2024高二下·黔江月考) 明末上海人陆楫在《禁奢辩》中说:综观天下“大抵其地奢,则其民必易为生:其地俭,则其民必不易为生也”:清中期苏州人顾公燮认为:“有千万人之暂华,即有千万人之生理。若欲变千万人之奢华而返于淳,必将使千万人之生理亦几于绝。”这表明( )
    A . 传统的义利观遭到颠覆 B . 对商业的认识趋于深刻 C . 工商皆本得到广泛认同 D . 民本思想获得新的发展
  • 1. (2023高一上·通州月考) 随着市镇丝行、布庄的发展,明代后期嘉湖地区出现了改田种桑的现象;双林镇“俗皆织绢,四方之商贾咸集以贸易”。这反映了明代后期( )
    A . 普遍种植经济作物 B . 自然经济濒临崩溃 C . 局部出现雇佣关系 D . 商品经济较快发展
  • 1. (2024高二下·安庆开学考) 1436年,明英宗驰用银之禁,收赋有“米麦折银”之令,朝野上下大都用银交易,数额较小便使用铜钱,只有官员俸禄用纸钞。这一现象主要源于(   )
    A . 工商皆本思想 B . 明初赋役制度改革 C . 商品经济发展 D . 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 1. (2023高二上·台州期末) 明清时期中国处于社会转型的前夜,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秦以下,有过汉晋更革、唐宋更革,但那都是在农耕文明——君主集权政治大格局内部的调整。中国历史上突破上述格局、以工业文明——民主政治为目标的大更革,在清末民初方得以展开,而明代及清代前中期恰值这一大转折的前夜。明清文化主流延续着秦汉以降的常态,而扬弃性的文化变革在潜滋暗长,所谓“常”中寓“变”、“变”中有“常”,故明清文化宜以“袭常与新变”概括。

    ——摘编自冯天瑜《袭常与新变的明清文化》

    结合所学知识,紧扣材料主旨,用明清(1840年以前)相关史实对“袭常与新变”这一主题加以阐述。(要求:自拟题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阐述时不要局限于文化方面。)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3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