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 初中数学 / 方程与不等式 / 二元一次方程组 /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古代数学问题
  • 1. 《孙子算经》中有一道题,原文是:“今有木,不知长短,引绳度之,余绳四尺五寸.屈绳量之,不足一尺.问木长几何?”意思是:用一根绳子去量一根长木,绳子还剩余4.5 尺.将绳子对折再量长木,长木还剩余1尺,木长多少尺? 若设绳子长x尺,木长y尺,则可列方程组为.

基础巩固 换一批
  • 1. 《九章算术》中的算筹图是竖排的,为看图方便,我们把它改成横排,如图1,图2中各行从左到右列出的算筹数分别表示未知数xy的系数与相应的常数项.把图1所示的算筹图用我们现在所熟悉的方程组形式表述出来,就是{x+3y=182x+4y=26.类似地,图2所示的算筹图,可以表述为{#blank#}1{#/blank#}.

  • 2. 《九章算术》中有这样的问题:只闻隔壁人分银,不知多少银和人;每人6两少6两,每人半斤多半斤;试问各位善算者,多少人分多少银?(注:这里的斤是指市斤,1市斤=10两)设共有x人,y两银子,则可列方程组为{#blank#}1{#/blank#}.
  • 3.

    我国明代数学家程大位的名著《直指算法统宗》里有一道著名算题:一百馒头一百僧,大僧三个更无争,小僧三人分一个,大小和尚各几丁?译文:有100个和尚分100个馒头,正好分完.如果大和尚一人分3个,小和尚3人分一个,试问大、小和尚各有几人?设大和尚x人,小和尚y人,可列方程组为{#blank#}1{#/bla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