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社会法治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八上·吴兴期中) 树立法治意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数据观察】 如图数据:

    【案例分析】

    阶段一:进入初中后,李某变得脾气暴躁,因经常打骂欺负A同学而受到学校纪律处分。他非但没有接受教训,反而觉得自己年龄小违法犯罪也没关系,多次强行索要A同学财物。

    阶段二:初中辍学后,李某更无规则意识,经常借他人财物不归还,租房子不交房租,后来因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被公安机关拘留15日,后多次持刀拦路抢劫,致人重伤,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七年,剥夺政治权利三年。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1. (1)  如图数据向我们传递出什么信息?
    2. (2)  作为A同学的朋友,你可以帮他出谋划策,摆脱困境吗?
    3. (3)  判断画线句属于哪一种违法行为?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
    4. (4) 李某的人生经历给我们青少年怎样的警示?
  • 1. (2023八上·温州期中) 一个人的努力改变一个规则,据此回答问题。
    1. (1) 小王因携带零食进入上海迪士尼乐园时被园方工作人员翻包检查。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2. (2) 小王认为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向法院提起诉讼。后几经周折,上海迪士尼最终做出改变,允许游客携带食物进入乐园。此案件启示我们( )

      ①向法院起诉一定能够成功

      ②积极学法、懂法、用法

      ③法律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④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权

  • 1. (2023八上·临海期中) 用图示法表示所学概念间的关系,正确的一项是(    )
    A . B . C . D .
  • 1. (2023八上·临平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案件回放】林某通过其新浪微博账号发布系列与江某案有关的博文,公然对江某进行侮辱、诽谤,贬损其人格,破坏其名誉,情节严重。2023年8月31日,福建省南平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据刑法,以林某犯侮辱罪、诽谤罪,数罪并罚,判处其有期徒刑二年三个月。

    【观点碰撞】

    小辉:侮辱诽谤他人的行为害人害己,又触犯了国家法律,我们应从中吸取教训。

    小令:林某的行为是一种行政违法行为,他最终只会自食恶果。

    1. (1) “案件回放”启示我们,人们遭遇非法侵害可如何有效维权?
    2. (2) 运用相关的法律知识,评析小令的说法。
  • 1. (2023八下·义乌月考) 宪法规定了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下列权利中属于公民最重要、最基本的权利是( )
    A . 政治权利和自由 B . 平等权 C . 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的权利 D . 人身自由
  • 1. (2023·椒江) “细微处见真章”,下表对“微行为”的“微点评”正确的是( )

    序号

    微行为

    微点评

    小浙参加全国卫生城市创建活动

    依法履行法定义务

    小江谩骂同学并给其取不雅绰号

    侵犯同学的名誉权

    小台状告某企业侵犯其知识产权

    依法采用诉讼维权

    小州举报某小超市出售“三无”产品

    依法履行监督义务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 (2023·秀洲二模) 崇尚法治、致敬英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4月1日,在“海空卫士”王伟烈士壮烈牺牲20周年的日子,一名63岁的男子因在微信群聊中辱骂烈士王伟、侮辱烈士遗孀被依法刑事拘留。有关部门对侵犯英烈荣誉的言行重拳出击,广大网友拍手叫好!

    我们欣喜地看到,在我们这个社会,

    每当诋毁英烈的错误言论出现,总能引来舆论的一致声讨。同时我们也看到,仍然存在一些声音为那些诋毁英烈者叫屈,认为对他们的批评和惩处是“上纲上线”实在没有必要。

    相关链接

    第三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二百九十九条侮辱、诽谤或者以其他方式侵害英雄烈士的名誉、荣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

    1. (1) 根据材料,指出“广大网友拍手叫好”“舆论的一致声讨”彰显了怎样合理利用网络的共识?从法治角度,评价“为诋毁英烈者叫屈”的言论错在哪里?
    2. (2) 从相关链接看宪法与刑法的关系,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3. (3) 综合上述材料及问题,概括我们应如何更好守护和致敬英烈。
  • 1. (2023·平湖模拟) 聚焦两会热点,评析社会时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聚·热点】

    网络让我们享受更多元的表达、聆听更丰富的声音,但网络上肆意的谩骂、侮辱、 诽谤等网络暴力行为让我们心生畏惧。为有效制止网络暴力行为,净化网络空间,2023 年全国两会上,20 余名代表委员提出:制定《反网络暴力法》 ……

    【评·时事】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坚决惩治网暴“按键伤人 ”,坚持标本 兼治,完善长效治理机制,确保有乱必查、有害必除,全社会齐抓共管、 形成合力,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

    1. (1) 网络暴力侵害了公民的哪一基本权利?
    2. (2) 请从正义的角度分析代表委员们提出制定《反网络暴力法》的必要性。
    3. (3) 为了让“按键”不再伤人,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你还能提出哪些建议? 
  • 1. (2022·椒江模拟) 2021年10月22日,台州某地审理一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案。被告樊某出售个人信息2300余条,非法获利400余元,被判处有期徒刑8个月,并处罚金1 000元。樊某这一行为( )

    ①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②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

    ③属于行政违法行为

    ④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 (2022·拱墅模拟) 如图,2021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实施( )

    ①规范了国家权力对全体公民权利的保障

    ②保障了每一个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③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

    ④保证了公民个人信息隐私不受任何侵犯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1 2 3 4 5 下一页 共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