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社会法治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宁波模拟) 有学者认为: “1912年2月12日,由隆裕太后颁布的这道诏书……终结了秦始皇以来周而复始的王朝轮回,没有流血漂橹、尸横遍野,……以最小的代价,和平完成了政权的更迭。”该观点的主旨是( )
    A . 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制度 B . 改良比革命更能改造中国的政治 C . 中国的封建专制统治漫长 D . 辛亥革命是中国式的“光荣革命”
  • 1. (2024九下·西湖月考) 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再现了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下列浮雕描述的历史事件,按其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①④③ C . ③②①④ D . ④①②③
  • 1. (2024九下·宁波月考) 近代中国有中医、西医之分,中医又分为儒医与郎中;西医又分为教会医生与学医的归国留学生,不同群体看病有了多样选择。这种现象体现了近代中国社会( )
    A . 管理混乱、杂乱无章 B . 医学领先、文化繁荣 C . 社会动荡、经济凋敝 D . 新旧并呈、多元发展
  • 1. (2024九下·宁波月考) 2023年12月26日,中共中央举行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把毛泽东同志开创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3年诞生于一个农民家庭

    1902年在私塾读书,接受传统教育

    1910年高等小学堂读书,受康有为、梁启超思想影响

    1911年中学读书,受同盟会影响,拥护孙中山及同盟会的纲领

    1915年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读期间,开始成为《新青年》杂志的热心读者

    1918年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管理员,开始接受十月革命的思想影响

    ——节选自《毛泽东》(大画册)中央文献出版社

    1. (1) 从材料一毛泽东的成长历程中可以看到,他曾受到哪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
    2. (2) 材料二:纵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彪炳史册的历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一批有远见卓识和创造精神的共产党人不惧风险考验,冲锋在前,带领人民接受了血与火的熔铸淬炼,开辟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应对突发事件的启示》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指的是什么?中国共产党找到这条道路的标志是什么?

    3. (3) 材料三:“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这二十几个人在这里开会,是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后来很多人都说,这是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

      ——摘自索尔斯伯里(美)《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

      材料三中“分水岭”指的是哪次会议?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场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4. (4) 请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炼观点,并综合上述材料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表述完整)。
  • 1. (2024九下·温州开学考) 某同学分别选取了伯里克利、华盛顿、孙中山等人物进行解读。该同学研习的主题应该是( )
    A . 民族解放斗争的探索与实践 B . 民主制度的更迭与发展 C . 社会经济发展的转型与突破 D . 帝国体制的延续与完善
  • 1. (2024九下·温州开学考) 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加上兴修水利、农田施肥等措施,荒地得到开垦……旧贵族势力开始分化,有的没落,有的向新兴地主转变,社会上出现了自耕农等新的阶层。

    齐国、赵国和韩国陆续进行改革变法,而地处西部的秦国偏居关中,各诸侯国会盟,拒绝邀请秦国参加,新继位的秦孝公视为莫大耻辱。继而商鞅变法拉开帷幕。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二 农民所耕的田,大都是属于地主的。……照道理来讲,农民应该是为自己耕田,耕出来的农品要归自己所有。……一些地区的地主有很大影响,还不能彻底解决土地问题,途径是组织农民并武装起来。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第一卷

    材料三 建国前后土地改革内容对比

    1947年《中华土地法大纲》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土地改革法》

    第二条 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

    第六条 ……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在土地数量上抽多补少,质量上抽肥补瘦,使全乡村人民均获得同等的土地,并归各人所有。

    第八条 乡村农会接收地主的牲畜、农具、房屋、粮食及其他财产,并征收富农的上述财产的多余部分分给缺乏这些财产的农民及其他贫民……

    第一条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藉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第二条 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但地主的其他财产不予没收。……

    第四条 保护工商业,不得侵犯。

    地主兼营的工商业及其直接用于经营工商业的土地和财产,不得没收。

    1. (1) 据材料一,概括推行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
    2. (2) 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先生在土地政策上的主张。
    3. (3) 对比建国前后的土地改革,指出两者共性并分别说明作用。
    4. (4) 开展主题学习活动是初中生常用方式。综合上述材料,请从中提炼活动主题。
  • 1. (2024八上·绍兴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史时期

    代表人物

    土地政策

    ① 时期

    洪秀全

    “有田同耕”

    辛亥革命时期

    “平均地权”

    土地革命时期

    毛泽东

    “打土豪,分田地”

    1. (1) 料一为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近代土地政策变迁“为主题进行的部分研究性学习成果,请在表格①②处补充一下相应的内容。
    2. (2) 材料二 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推行“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政策……抗战爆发以后,为了团结更多的人参加抗战,中国共产党调整了土地政策……成为抗战时期解决农村问题的基本政策……

      ——摘自王建朗、曾景忠著《中国近代通史:抗日战争1937-1945》

      依据材料二回答,抗战爆发后为什么会停止实行“打土豪分田地”的政策?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抗战时期我党的土地政策是什么?

    3. (3) 材料三  《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1946~1948年,华北和东北解放区有二百多万人参军。山东有约五百八十多万人,冀中有四百八十多万人随解放军出征,抬担架、送粮草、运弹药、救伤员。人民解放军的兵源、粮源和战争勤务,主要来自翻身农民。

      依据材料三指出,解放区土地改革的目标是什么?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这场改革的影响。

    4. (4) 纵观材料二、三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变化,你有何认识?
  • 1. (2024·绍兴模拟) 南京,见证了近代中国的历史变迁。以下内容能证明该说法的是( )

    选项

    事件

    结论

    《南京条约》签订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成立

    辛亥革命的成果之一

    《双十协定》签订

    为和平建国带来一线曙光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1. (2024八上·拱墅期末) 如图所示碑文反映了西沙群岛是我国的神圣领土,其落款的民国纪年(落款日期为: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十一月二十四日)转换为公元纪年,应是(   )    

    A . 1944年 B . 1945年 C . 1946年 D . 1947年
  • 1. (2024八上·拱墅期末) 鸦片战争失败后,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提出了种种救国方案和实现中国富强的理想,并为此奋斗不辍。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曾国藩,湖南湘乡人,晚清重臣。故居内有如下事迹记载:

    1851年,洪秀全发动起义,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1853年,奉旨办湖南团练,创建湘军
    1856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1年,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1865 年,与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材料二:1895 年 10 月,康有为离京南下,在南京会见张之洞。在得到张之洞的资助后, 创办了上海强学会,并于 1896 年 1 月创办《强学报》。

    —— 岳麓书社《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三:“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辛亥革命一度成功、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主义已经实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

    ——摘自臧运祜《20 世纪的中国与世界》

    材料四:1919 年 10 月 10 日,在纪年武昌起义 8 周年之际,孙中山不无哀痛地说:“革命军起矣,民国由之立矣,但革命之事业尚未成功也,革命之目的尚未达到也。”……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曾国藩创办洋务企业的历史背景。
    2. (2) 据材料二指出维新派为宣传变法采取的方式有哪些? 产生了什么影响?
    3.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主义已经实现”的理由。
    4. (4) 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孙中山所说“革命之事业尚未成功也,革命之目的尚未达到也”是指什么?结合材料三、四,谈谈应该如何评价历史事件?
1 2 3 4 5 下一页 共6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