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小学科学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六上·郓城期末) 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全球,科学家在研究它时要用( )。
    A . 放大镜 B . 电子显微镜 C . 望远镜
  • 1. (2024六上·宝安期末) 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植物标本装片。

    1. (1) 光学显微镜有(填图上的编号)多组镜片,每组镜片相当于一个透镜。
    2. (2) 和单个放大镜相比,光学显微镜可以把物体图像放得更大是因为:
    3. (3) 如果实验环境光线较弱,在对光环节看到的视野较暗,可行的解决方法是____(多选题)
    4. (4) 某个植物标本装片的名称标签缺失,结合显微镜下所看到的此标本图像(图2)和表1提供的参考资料,你判断此标本为
  • 1. (2024六上·宝安期末) 列文虎克自制的显微镜最大放大倍数为 270倍,所以他不可能观察到( ).
    A . 微血管中的血流 B . 动物的肌肉细胞 C . 新冠病毒
  • 1. (2024六上·宝安期末) 列文虎克还对昆虫的身体进行了大量的显微观察。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 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手”,能分辨各种气味 B . 蝴蝶的彩色妞膀由小鳞片组成,会跟随阳光变换角度从而调节体温 C . 苍蝇的眼睛由许多小眼睛组成,视野范围很窄
  • 1. (2024六上·福田期末) 下列使用显微镜的步骤中,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 安放→对光→调焦→上片→观察 B . 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C . 对光→安放→调焦→上片→观察 D . 安放→上片→对光→调焦→观察
  • 1. (2024六上·福田期末) 下列显微镜发展历史排序,正确的是(  )
    A . 早期显微镜→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 B . 放大镜→早期显微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 C . 放大镜→早期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
  • 1. (2024六上·罗湖期末) 科科对植物微观世界非常感兴趣。周末,爸爸和科科一起去菜市场购买了洋葱,用显微镜探究洋葱细胞的结构奥秘。

    1. (1) 根据上图步骤操作,科科应该在洋葱的取材制成玻片(选填“外表皮”或“内表皮”),为了便于观察标本,可以用进行染色(选填“碘酒”或“酒精”或“生理盐水”)。
    2. (2) 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时,科科发现观察的视野光线较暗,此时应该要调节显微镜的(选填“目镜”或“反光镜”)。
    3. (3) 科科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如下图,他发现每个细胞中都有一个小黑点,它是(选填“细胞核”或“液泡”或“细胞质”),为了观察到完整的细胞A,科科应该把玻片向移动(选填“左下”或“左上”或“右上”)。

    4. (4) 在观察的过程中,科科通过物镜转换器把“10x”的物镜更换为“30x”的物镜,科科会发现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图像,视野范围(选填“变大”或“变小”)。
  • 1. (2024六上·罗湖期末) 科科用显微镜观察植物叶片的叶肉细胞,可以观察的现象是( )
    A . B . C .
  • 1. (2024六上·罗湖期末) 科科在学校里制作的组合凸透镜可以把物体放得更大,上方的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的( )
    A . 目镜 B . 物镜 C . 两者都不是
  • 1. (2024六上·龙华期末) 龙龙在图书馆翻阅关于有光学显微镜之父的称号的列文虎克的科学故事。

    1668年,36岁的列文虎克在工作途中造访伦敦。看到了一本风靡一时的奇书——罗伯特·胡克(RobertHooke)所写的《微物图志》。罗伯特·胡克是第一位职业科学家,他首次利用显微镜观察软木塞,看到了一个个的小房间,创造了“细胞”这个术语。列文虎克被书中所描绘的微观世界吸引了,各种跳蚤、虱子、蜜蜂、种子、苍蝇和蚊子等图片极大地激发了他的兴趣。他向胡克详细请教了显微镜制作方法,回到家后,自己制作显微镜。

    1. (1) 右图是列文虎克当年使用的简单式显微镜,仅用了一片凸透镜。将精心打磨的镜片镶嵌在金属版的小孔中,待观测的样品需要提前插在镜片前面的针尖上。最高放大倍数竟然可以达到惊人的300倍。下列( )镜片的放大倍数最大.

    2. (2) 龙龙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他看到的是( )。
    3. (3) 龙龙用显微镜观察鱼缸的水,发现了的一种微生物(如右图),这是( )。

    4. (4) 请根据观察范围的拓展填写观察工具的发展。

    5. (5) 微生物与我们的生活甚至健康息息相关,你知道微生物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吗?

      示例——人们会利用一些微生物来处理有机垃圾和污水。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7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