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社会法治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定海模拟) 105年前的那个五月,面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批爱国青年挺身而出,全国民众奋起抗争,誓言“国土不可断送、人民不可低头”,奏响了浩气长存的爱国主义杜歌……对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有着深远影响。关于这次运动理解正确的是( )

    ①最能体现这次运动反帝反封建性质的口号是“拒绝任和约上签字”

    ②这是中国青年节的由来,其精神核心是爱国主义

    ③这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产、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

    ④这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折小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⑨ D .
  • 1. (2024·浙江模拟) 有学者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下列属于“观念的反应”的是( )
    A . 创办《新青年》 B . 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C . 成立中国同盟会 D . 改组国民党
  • 1. (2024·浙江模拟) 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描述中,哪些是正确的?( )

    ①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改革,旨在学习西方科技以自强。

    ②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③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反抗外敌入侵的首次全面胜利。

    ④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⑤ 文化大革命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次重大政治运动,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破坏。

    A . ①② B . ①②④ C . ①②④⑤ D . ②③④⑤
  • 1. (2024九下·浙江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以来中国与世界的重要史事(部分)

    1. (1) 阅读材料,在“中国史事”中找出2件对中国历史进程具有“界碑”意义的史事,并简要概括其影响。
    2. (2) 中国与世界是相互联系的。任选材料里中国与世界的三件史事,分析其内在逻辑关联。 (要求:史事选择得当,逻辑明确,条理清楚)
    3. (3) 根据材料,归纳一条反映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或大趋势。
  • 1. (2024·衢州模拟) 20世纪20年代,杂志《劳动音》在工人阶级中广为传播,这说明了( )
    A . 自强求富口号的提出 B . 实业救国思想的萌发 C . 崇洋逐新风尚的兴起 D . 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 1. (2024·滨江模拟) 五四运动105周年之际,小滨搜集了四则史料,探究浙江青年的百年奋斗历程。

    【史料搜集】

    材料一:一方面力把“新思潮”传布,一方面对于守旧派立于指导者的地位,下一种诚恳的劝告,使他们渐渐的新陈代谢。诸位!旧思想的末日到了!人类解放就在目前了!假使再不趁此吸收些“新”的学识,那么现在二十世纪上就要天演淘汰了……

    ——1919 年 11月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创办《浙江新潮》发刊词

    材料二:1920年8月由陈望道(时年 29岁)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中译本正式出版。初版印了千余本,很快销售一空。此后,共产党宣言》经过多次重印,到1926年5月已经是第 17 版了。

    ——《学习时报》文章《陈望道:尝透真理的“味道”》

    材料三:笕桥中央航校(原址在杭州)校训碑文图

    注:①图中碑文:我们的身体、飞机和炸弹,当与敌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

    ②笕桥中央航校是中国第一代飞行员的摇篮。八年抗战中,4321名空军将士以身殉国,其中1700位是从笕桥中央航校走出的,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23岁。

    材料四:1978年秋天,马啸公社书记章文辉悄悄召集了我们浪广和隔壁方家两个大队的干部社员开会,会议的内容就是想“把田给分了”。分田的意思就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就在这一年,粮食、收入均翻番,浪广大队迅速解决了村民的温饱问题。

    ——杭州市委党史研究室·临安马啸公社浪广大队大队长陈传道(时年 30岁)口述整理

    【史料分类】

    【史料研读】

    1. (1) 上述史料属于中国近代史的有材料;属于中国现代史的有材料。(写序号)
    2. (2) 概括四则材料中青年人所共同坚守的民族精神。简述中国近代史或现代史时期的历史任务。
    3. (3) 选择材料中的事件,围绕“浙江青年的使命"拟定一个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1. (2024·温州模拟) 发辫问题不仅反映了社会习俗的变迁,还折射出中国人民思想观念的变化。以下最能体现中国思想近代化的是( )
    A . 剪辫后的青年写白话文 B . 孙中山总统发布剪辫令 C . 张勋留辫欲复辟清王朝 D . 留学生回国戴上假辫子
  • 1. (2024·仙居模拟) 1919年6月,上海了发布一_则急电,敬告军人警察不要帮助日本摧残爱国学生:“山东被人侵占,望急起挽救,与学生商民--致行动。”该急电旨在( )
    A . 谴责日本发动甲午战争 B . 促成抗8民族统-战线 C . 声援五四学生爱国运动 D . 号召国共合作进行革命
  • 1. (2024·路桥模拟) 图片是记录历史最直观的方式,蕴含丰富的历史信息。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图1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访华,请求同中国通商,被乾隆帝拒绝

    图21901年清政府与英、美、俄等11国签订_①(条约)时的场景

    图3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顾维钧的雄辩与悲情

    图41971年联合国大会上中国代表团团长乔冠华仰天大笑

    图51972年②(事件),上演了中美“世纪之握”

    图6习近平理论著作《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 (1) 结合所学知识,补充图2、图5的说明。
    2. (2) 选择.上述材料中的两幅或多幅相关联的图片,自拟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 1. (2024·浦江模拟) 1921年3月8日,陈独秀撰文:“我们中国的诗礼人家,有客来访时,若男主人不在家,女主人必定隔着门帘回答说:‘我家里没有人。’..所以中国妇女,第一-必须取得法律家所谓‘自然人’的资格,然后才能够说到别的问题”。这可佐证新文化运动( )
    A . 提倡科学主义 B . 推崇诗礼教化 C . 维护法律权威 D . 关注男女平等
1 2 3 4 5 下一页 共6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