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社会法治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七下·鄞州期中) 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隆重仪式欢迎印度总理莫迪访华,莫迪的访华促进了中印经济文化交流。如果你想了解7世纪印度的历史,下列资料中最值得查阅的是( )
    A . 《史记》 B . 《大唐西域记》 C . 《西游记》 D . 《金刚经》
  • 1. (2023七下·鄞州期中) 唐朝时期是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治世盛世】

    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魏征

    【和同一家】

    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我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

    【海内知己】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伴随着对外交往的活跃,繁荣的唐文化传遍世界,影响着世界,至今各国仍称中国人为“唐人”。

    1. (1) 材料中魏征是唐朝最著名的谏臣,当时在位的皇帝是谁?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开创了唐初的盛世局面,请列举两例措施。唐朝最鼎盛的局面被称为什么?
    2. (2) 材料中大唐公主指谁?这一事件有何影响?
    3. (3) 为了学习中国先进文化,日本派遣到中国的使节被称之为什么?请列举一个中日文化交流的代表人物。?唐朝时中外文化交流为什么如此繁荣?
    4. (4) 【耀星暗淡】盛唐的升平景象,在唐玄宗统治后期急转而下,爆发了大规模的动乱。请问是什么事件造成唐朝由盛而衰,并简要说说其爆发的主要原因及其造成的后果。
  • 1. (2024·吴兴模拟) 文化创意,让历史重现活力,让文化生生不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浙”里文创,承载设计智慧】


    琮琮玩偶:
        我的原型采自良渚文化的玉琮,作为礼器,我是中华早期文明的重要见证。看我头上的神人兽面纹,是神权的象征,更是地位的体现。设计师保留了传统文化元素,又创意融入现代艺术,让传统文化重现活力。

    鲁迅手办:
        诸君,此手办以吾之形象所制,吾在近代史上剖社会之弊,醒民众之智。文创可以激活文物,亦可激活人物,设计师调查民意,坚持市场导向以吾之精神融入小小手办,愿此摆件与诸君相伴,望诸君传吾精神于后世

     

    【“浙”里思考,走向出圈未来】

    思考一:文创早已从小众走向大众……目前我们还没有一款产品够重磅、能出圈……浙江要打造文博强省,文创领域的表现还有较大差距。

    思考二:

    文创产品痛点

    文创产品购买期待值

    问题

    占比

    角度

    占比

    款式大众化

    51.7%

    附加价值(文化价值)

    61.7%

    定价不合理

    49.3%

    与众不同的设计

    57.7%

    实用性不高

    27.4%

    与知名ip、名人合作

    31.8%

    文化价值不高

    20.9%

    是否品牌

    7.0%

    ——节选《2024年文创行业研究报告》

    1. (1) 请分别为文创发言中的划线部分作出相应的历史解读。
    2. (2) “基于‘浙里’思考,汲取设计智慧,走向出圈未来”,让我们一起完成浙江文创产品发展建议书(要求:立足理论、联系实际,有具体产品建议)。
      文创产品发展建议书
      1.我发现文创行业存在                       问题;
      2.我建议                                                                                                                                                                                                                                                             
       
       

       

  • 1. (2024·拱墅模拟) 某同学在历史主题学习中,将“丝绸之路”“鉴真东渡”玄奘西行”“郑和下西洋”“闭关锁国”等历史名词整理在一起。由此可推断,该同学探究的历史主题是( )
    A . 繁荣的经济 B . 民族的交融 C . 国家的统一 D . 中外的交往
  • 1. (2024九下·绍兴) 东西方交流历史悠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朝代

    中国传到其他国家和地区

    其他国家和地区传到中国

    汉朝

    通过①,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了西域

    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苜蓿、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多种乐器和歌舞传入中原。

    唐朝

    道唐使以及鉴真东渡,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医药等传到了日本、新罗等国家与地区

    高僧玄奘前往天竺取经,研习佛法,并将大量佛经带回长安,在译经的同时,还口述成②《_),成为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宋元

    印刷术、火药、③纸币和驿站制度等输往西方,天文、历法、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传入亚洲各国。

    十宋元时期中外交通发达,西方的药物、天文、历法、数学等传到中国,外来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在元朝受到重视。

    明清

    郑和七下西洋先后到达亚洲和④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所率的船队,满载中国的优质丝绸、精美瓷器、上等茶叶、漆器等各类物品,以及大量的金银货币

    明朝中后期,一些西方传教士到中国传教,带来了有关西方自然科学的书籍。

    1. (1) 上述路线图分别与我国哪些时代对应?

      A--代;B-代;C一明代;D唐代。

    2. (2) 请结合所学知识,将下面表格填写完整。
    3. (3) 充分运用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表格中的某一时期,说说这时期对外交往的特点。
  • 1. (2024·浦江模拟) 开展以“古代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相互交流”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下列可纳入的重要史实有( )

    ①马可·波罗来华

    ②鉴真东渡

    ③玄奘西行

    ④哥伦布“发现"美洲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 (2024·江北模拟) 官方发行的钱币,是经济交流、政权管辖和社会运行的晴雨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境内出土了不少外国钱币,如东罗马和阿拉伯的金币以及日本钱币等,在国外也出土过不少我国古钱币。

    ——摘编自裴红善《谈出土钱币在考古学研究中的作用》

    材料二 在中国广西中南部到越南北部的古骆越遗址,都发现过秦朝钱币,表明它是秦军南征时留下的遗物,也是秦朝在当地设置过郡县的标志。西汉早期汉朝钱币在骆越地区罕见……西汉中期汉武帝平定南越国并重置郡县之后,汉朝的货币便在岭南广泛流行。

    ——摘编自谢崇安《从秦汉钱币考古发现看岭南骆越地区融入国家“大一统”进程》

    材料三 我国第二、三套人民币信息摘要


    第二套人民币

    第三套人民币

    发行时间

    1955年3月

    1962年4月

    主图图案

    汽车、飞机、轮船、拖拉机、火车、水电站、各民族大团结、工农联盟等

    武汉长江大桥、炼钢工人、女拖拉机手、人民代表走出大会堂等

    1. (1) 钱币在异国出土说明了什么?
    2. (2) 材料二中提到的秦朝和西汉的钱币名称分别是什么?秦汉钱币在岭南地区的发现说明了什么?
    3. (3) 有人说“人民币的发展史实际上是一部新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史”。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阐述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要求:史论结合,表述简洁。)
  • 1. (2024·江北模拟) 学习历史要学会归纳。从以下三张学习卡可归纳出的主题是(    )

    朝代:汉朝

    事件:佛教传入中国

    朝代:唐朝

    事件:遣唐使来中国

    朝代:明朝

    事件:郑和七下西洋

    A . 民族交融 B . 国家统一 C . 经济繁荣 D . 中外交流
  • 1. (2024·舟山模拟) 【第二小组】“文明交流”橱窗展

    主题:文明因交流互鉴而丰富

    展板1

    古希腊和东方的埃及、巴比伦等国频繁的贸易交往极大地促进了器物文化方面的交流。进入古典时代之后,旅行者或学者有选择的把东方先进的文化带回希腊本土,进而达到两种文化的相互促进……罗马人用武力打通了西方与东方各族人民的交往通道,把极具进步意义的希腊文明继承下来,并在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范围内发扬光大。

    ——摘编自杨俊明《古代帝国与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传播》

    展板2

    展板3

    清末,文艺复兴被介绍到中国。1921年蔡元培在一次演说中指出“欧洲文艺中兴之起点,归功于意大利诗人但丁之文学,今中国亦先从文学革命入手。”九一八事变后,首份明确以民族复兴为宗旨的《再生》杂志创刊,宣称:“本杂志愿循文艺复兴所带来的社会变革之途,而求中华民族之复兴。”

    ——摘编自俞祖华《欧洲文艺复兴的引介与近代中国民族复兴思想》

    知识竞答

     
    1. (1) 据展板1概括古代文明交流的方式。
    2. (2) 判断图6的史料类型,并指出图7所蕴含的历史信息。
    3. (3) 综合运用展板信息论证本次展览的主题。(要求:紧扣主题,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 1. (2024七下·宁海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杜甫《忆昔》

    材料二:唐朝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改进(见下图)。

    材料三: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1. (1) 材料一中的唐诗描绘了唐朝什么样的情景?这种盛世局面的出现与统治者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关?
    2. (2) 请分别写出材料二中图一和图二中生产工具的名称,并选择其一说明其进步之处。
    3. (3) 材料三中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他的一生与佛学密不可分,他为后世留下的经典著作是什么?
1 2 3 4 5 下一页 共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