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社会法治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每一个干支纪年都是六十年一遇的中国年。2022年壬寅年,是中共“二十大”召开之年。伫立满怀希望的2022,回潮悠悠历史长河,曾有多少壬寅年,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梦碎·天朝之殇】

    【寻梦·长夜星光】

    1842年,中国在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三千年未有之强敌”,经过中英战争的激烈碰撞后,开始经历长达百年的屈辱。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禅”清

    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发表文章说:“麦喀士(马克思),日尔曼人,社会主义之泰斗也。”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上提出“三民注义”。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1929年,毛泽东发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 (1) 材料中的“梦碎”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梦碎”中的“界碑”是指什么?
    2. (2) 根据材料“寻梦”分析,在寻梦路上我国众多仁人志士进行了哪些探索?
  • 1. (2023·金东模拟) [中国方案创文明新样态]2022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发表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阶段、文明形态和时代意义》文章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的现代化”探索阶段

    近代以来,中国的仁人志士.沿循“器物一制度一文化”的脉络,开始探寻现代化的中国出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高举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旗帜,拉开了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的历史帷幕

    “小康社会”发展阶段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党中央相继明确了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渐进发展目标......2021年习近平宣布中国已经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

    “四个现代化”探索阶段

    新中国在1953年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造的新阶段。......到1957年,这个国家的工业化道路走了几大步,经济制度已经顺利地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教导得到了改造,国家的政治制度也具有中国特色。1964年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重要目标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发展阶段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乘势而....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是继“小康社会”之后的重要发展阶段,是更高阶的现代化发展形态,具有一系列新内涵、新特征

    1. (1) 列举我国近代从“器物——制度——文化"探寻现代化中国出路的史实各一例。
    2. (2) 依据“‘四个现代化’探索阶段”写出这一时期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
    3. (3) 综合上述材料,请你提炼一个观点并运用各发展阶段的史实加以论证。(要求逻辑严密,史论结合。)
  • 1. (2024八上·柯桥区月考) 康康的爷爷今年(2023年)八十大寿。有人问康康:你爷爷出生民国多少年?康康的正确回答是(     )
    A . 民国三十二年 B . 民国三十一年 C . 民国三十年 D . 民国二十九年
  • 1. (2024八上·柯桥区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资产阶级上层改良运动主要由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倡导,(却)以下跪的方式祈求改良,最终由于触碰了封建统治阶级核心利益和统治体制而夭折。以孙中山为首的下层资产阶级的暴力革命派,夺取了国家政权,却以袁世凯称帝断送了建立共和国的伟大主张。

    ——摘编自《浅谈近代中国道路选择的曲折性》

    材料二:该事件推倒了皇帝宝座,用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制度代替封建地主阶级的专制制度,是历史的巨大进步,动摇了中国人对两千年来似乎亘古不变的皇权统治的崇拜。从此,“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成为人民大众新的根深蒂固的信念。在此之后。出现了历时近十年的现代工业发展浪潮,现代化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有明显的提升。

    ——摘编自张海鹏《从历史意义和失败教训上读懂这座里程碑》

    材料三:近代中国变革的道路上,如果说19世纪最后几年的时代象征是康有为,那么到了20世纪初则进入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时代。虽然康有为生于1858年,孙中山生于1866年,他们近于同一辈人,但在社会政治思潮及其实践的急遽(jü,急)变嬗(shàn,变迁)中,他们的脚步却是后浪推前浪,显示为两代人。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改良运动”、“暴力革命派夺取国家政权”各指什么事件?两者的共同点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该事件的历史意义。
    3. (3) 综合以上探究,谈谈你对历史人物与历史发展之间关系的认识。
  • 1. (2024八上·柯桥区月考) “辛亥革命以后十三年,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你认为造成辛亥革命后13年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    )
    A .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的割据混战 B . 日本提出“二十一条” C . 袁世凯当选临时大总统 D . 孙中山继续革命
  • 1. (2024八上·柯桥区月考) 从清帝退位诏书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反映的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趋势是(     )
    A . 从分裂走向统一 B . 从屈辱走向独立 C . 从专制走向民主 D . 从封闭走向开放
  • 1. (2023八上·浙江月考) 小红同学设计了如右思维导图,图中问号处是( )

    A . 洋务运动 B . 戊戌变法. C . 辛亥革命 D . 护国战争
  • 1. (2023八上·浙江月考) 每年10月1日国庆节时,在天安门南边的前门上要悬挂孙中山的巨幅画像。下列与孙中山直接相关的事件有( )

    ①成立中国同盟会

    ②指挥武昌起义

    ③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大总统

    ④创办黄埔军校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1. (2024八上·诸暨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陈其美的革命活动】 

    陈其美,字英士,1878年出生在浙江吴兴。1906年,陈英士赴日留学,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他率沪军攻入浙江杭州。1915年,袁世凯意在称帝,10月,陈英士主持中华革命党上海总部,兼任东南军司令长官,开展反袁活动。1916年5月18日,陈英士在上海被暗杀。孙中山赞扬他是“革命首功之臣”。

     


    材料二:【辛亥革命的成与败】 

    毛泽东曾说:“辛亥革命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

    1. (1) 其美的革命活动中,涉及了与辛亥革命有关的哪些历史事件?这些事件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
    2. (2) 根据图B、图C的信息,谈谈对毛泽东这句话的理解。
    3. (3) 综合上述材料,说说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事件?
  • 1. (2024八上·诸暨月考)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重大事件。下列关于三者共同点的描述,正确的有( )

    ①都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

    ②都主张向西方学习

    ③都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④都有广泛群众基础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6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