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社会法治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九下·余姚模拟) 面对列强欺凌,无数中华儿女以浩然正气书写了气势磅礴的抗争史。下列属于近代以后中华儿女反抗列强的史实有(   )

    ①戚继光奋战倭寇 
    ②郑成功鏖战荷军 
    ③邓世昌激战黄海 
    ④聂士成力战天津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 (2024九下·余姚模拟) 时间轴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工具,通过画时间轴可以整体感知历史事件,培养时空观念。下图时间轴的描述准确的是(    )

    A . 第一阶段描绘了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及国共两党内战 B . 五四运动的初步胜利与红军长征都发生在第二阶段 C . 第三阶段是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并取得了胜利 D . 三个阶段代表了中共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过程
  • 1. (2024九下·金华模拟) 自强崛起有担当,同舟济世显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1) 根据【一条铁路】,对比中国和西方在追求现代化过程中的不同选择。
    2. (2) 阅读【一部短剧】,判断这些文物最有可能在哪一历史时期流落海外,说明理由。
    3. (3) 共历风雨,同享美好。如果你是外交部发言人,请以“世界舞台上的中国”为主题,草拟发言提纲。
  • 1. (2024九下·浙江期中) 近代以来,中国多次遭受外来侵略,右图为近代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示意图,从图中可以读出( )

    ①开放的通商口岸数量不断增加

    ②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

    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④外国侵略势力不断深入中国的腹地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 (2024九下·宁波月考) 1896年春,谭嗣同写下《有感》一诗:“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最可能引发谭嗣同发出这一感慨的是( )
    A . 雅克萨之战 B . 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解放战争
  • 1. (2024·绍兴模拟) 上海租界是外国侵略的产物,也是近代中国探索的见证。某校史学社分小组开展了“上海租界与近代探索”的主题学习,请你参与完成问题。

    小组1:探究上海租界的起源

    材料一

    允准英人携眷赴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港口居住……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

    ——1843年《虎门条约》

    材料二

    近代上海,华界、公共租界、法租界三者并存,既有中外落后与先进的文化交流,也有资本主义文化内部融合,近代的上海滩像是一个大熔炉……上海在1843年开埠以前,是交通便利的渔港,不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但却在接纳近代文明时体现出了它的优越性。

    ——李芬兰李建平《租界——上海历史近代化的双刃剑》

    小组2:梳理近代上海大事年表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上海租界显现出近代文明,是近代中国探索的见证。

    时间

    大事

    19世纪50年代以后

    上海取代广州成为中国最重要的通商口岸

    19世纪60—70年代

    为了自强、求富,洋务派在上海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上海轮船招商局等一批军事和民用企业

    19世纪80年代

    上海诞生了仿洋机制品公司,孕育了民族工业的创建,如阜丰面粉厂

    20世纪初

    汽车在输入上海,有轨电车也在租界出现

    1915年

    陈独秀在上海(租界)创办:《青年杂志》(刊物)

    1919年6月5日

    上海出现大规模的工人罢工和商人罢市,响应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1921年

    中国共产党“一大”在上海(租界)召开

    1. (1) 根据材料一,写出与上海租界起源相关的战争名称。
    2. (2) 结合材料二,分析上海滩能成为近代大熔炉的条件。
    3. (3) 为什么说上海租界见证近代中国的探索?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予以说明。(要求逻辑严密,表述简洁)
  • 1. (2024·绍兴模拟) 李鸿章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感叹道:“时至今日,地球诸国通行无阻,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针对变局“李鸿章们”进行了(   )
    A . 虎门销烟 B . 洋务运动 C . 戊戌变法 D . 新文化运动
  • 1. (2024·浙江模拟) “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棹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与此诗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 平壤战役 B . 丰岛海战 C . 黄海海战 D . 威海卫战役
  • 1. (2024九下·萧山月考) 陈旭先生说“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体现警悟的先觉者。....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属于甲午战后“群体意义的觉醒”有( )

    ①“师夷长技以自强”

    ②“实业救国”.

    ③引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论观点和“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

    ④无产阶级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南京国民政府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④ D . ③④
  • 1. (2024·吴兴期末) 两次鸦片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西方列强都把开放通商口岸作为主要内容,反映其主要目的是(    )
    A . 报复林则徐虎门销烟 B . 倾销商品扩大市场 C . 获取原材料投资办厂 D . 掠夺赔款和殖民地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7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