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社会法治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七下·瑞安期中) 从唐“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到宋“做人莫做军, 做铁莫做针”折射出社会思想观念的变化。导致该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 战争时局变化 B . 国家政策调整 C . 文教事业发展 D . 经济重心转移
  • 1. (2024·嘉善模拟) 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以下史事对推动国家统一有积极作用的是( )

    ①秦朝设立郡县制 
    ②隋朝开通大运河 
    ③唐朝遣唐使来华 
    ④明朝郑和下西洋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1. (2024七下·临海期中) 唐朝前期出现了数次盛世局面,这与历代统治者的励精图治有关。以下措施共同反映了统治者(    )

    唐太宗

    为考察地方长官,命人把各地都督刺史的名字写在屏风上,记录功过,以备赏罚。

    唐玄宗

    考察新任命的县令,遣返了德行较差的官员,并贬斥主持县令选任的高级官员。

    A . 发展农业生产 B . 善于虚怀纳谏 C . 关注人才选拔 D . 重视吏治整顿
  • 1. (2024七下·临海期中) “尽管澶渊之盟常给人以‘城下之盟 ’的印象, ……但和平实现以后,北宋还能从双方 贸易中获得大量盈余,辽朝亦可借此获得其必需品,因而对双方都是划算的。”材料表明 澶渊之盟 (    )
    A . 是一个完全平等的盟约 B . 使宋辽出现了和平交流的局面 C . 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D . 完全消除了宋辽间的民族隔阂
  • 1. (2024七下·临海期中) 下图能反应的主题是(    )

    ①民族政权的并立 
    ②中外政权的纷争

    ③民族交流与交融 
    ④农牧文化的交流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 (2024七下·临海期中) 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下列示意图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是(    )
    A . B . C . D .
  • 1. (2024七下·临海期中) 熟悉时序有助于我们理解历史发展过程。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澶渊之盟 
    ②陈桥兵变 
    ③北宋灭亡 
    ④郾城大捷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②④ C . ②①③④ D . ②①④③
  • 1. (2024七下·临海期中) “ 隋炀帝……名通济渠。西通河(黄河)洛(洛水),南达江(长江)淮(淮水) …… 其交广、荆、益、扬、越等州,运漕商旅,往来不绝。 ”由此可知,大运河的开凿(    )
    A . 促进南北交流 B . 加强民族交融 C . 加重人民负担 D . 加速隋朝灭亡
  • 1. (2024七下·临海期中) 考试是每个同学无法避免的日常,某班同学在学校组织的主题式学习中,选择 了我国最早的考试制度——科举制度,作为学习主题,请你一起来参与。

     

    1. (1)  材料一 中国古代科举制兴衰示意图

      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写出科举制确立的朝代和正式确立的标志。
    2. (2) 材料二:唐宋两朝科举考试对比表

      朝代

      录取人数

      进士待遇

      唐代

      共 268 榜,每榜录取 76 人

      进士及第只是取得了任官的资格,要做 官,还须吏部铨选

      宋代

      共 130 榜,每榜录取 840 人

      只要进士及第,立即授官。

      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科举制的新变化,并指出这些变化与宋代的哪一政策有关?

    3. (3) 材料三:
      科举制 “ 小知识 ”欧洲人眼中的 “科举制 ”
      【糊名誊录制】
      糊名是将考生的姓名、籍贯等用纸糊起 来;粪录是将考生文章,全部重新由专人抄 录一次,以防阅卷时通过笔迹辨认进行舞弊。
      中国的先进性在于,中国不存在欧洲社 会那种意义的阶级分野,没有世袭贵族…… 一个人的功绩和才能是他可能获得显赫地 位的唯一标准。
      ——魁奈(法国启蒙思想家)
      【通经取士】
      科举制度中以通晓“经义 ”为取舍标准 的取士方式。“经义 ”就是根据儒家经书原文 摘出句子或段落作为试题,要求考生以论文 形式阐发其精神要义。
      “ 中国一流人才的出路也极为单一,学 而优则仕。除此之外,中国想象不出还有什 么更好的出路。在这种情况下,怎能指望中 国人会在科学上投入什么精力? ”
      ——休谟(英国哲学家、历史学家)
      你如何看待材料三中魁奈和休谟的观点,请依据材料加以分析。
  • 1. (2024七下·临海期中) 围绕“盛唐气象 ”的主题,某兴趣小组以“唐朝何以繁荣与开放? ”为驱动性 问题,开展项目化学习,制作了如下展板。
    1. (1)

      【展板一:工具革新】

      根据展板一,请写出农业生产工具 A 、B 的名称。
    2. (2) 【展板二:对外交流】

      ①现代油画《鉴真东

      渡》,描绘了鉴真不畏艰 险,远渡日本弘法的故 事。

      ②日本唐招提寺,修建于 8     世纪,具有盛唐建筑风格,寺 内收藏鉴真带来的经卷。

      ③《医心方》(日本现存最早的 医书),该书记载了鉴真著录的 《鉴上人秘方》,被誉为“ 日本 汉方医药之祖”。

      从展板二中选出研究鉴真东渡最具史学价值的两则资料(写序号),并根据展板里的材料概括鉴真的历史贡献。

    3. (3) 【展板三:文化繁荣】

      唐诗是唐朝文化繁荣的表现,其丰富的内容反映了唐朝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及第后宴曲江》刘沧

      及第新春选胜游,杏园初宴曲江头。 紫毫粉壁题仙籍,柳色箫声拂御楼。

      《法曲》元稹

      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

      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综合上述展板内容并结合所学,请结合唐朝的时代特征, 自拟观点,写一篇小论文。 (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10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