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社会法治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西湖模拟) 《木兰辞》是我国南北朝乐府民歌,诗中既有木兰“东市买骏马”的骑射文化,也有“木兰当户织”的中原传统纺织劳作,这反映的主题是( )
    A . 国家一统 B . 民族融合 C . 中外交流 D . 文化繁荣
  • 1. (2024·乐清模拟) 读图2和图3,回答下题。

    1. (1) 科考队考察的大洲是(   )
    2. (2) 科考队拟定的四条路线中,途中能欣赏到图3典型自然植被的是(   )
  • 1. (2024·乐清模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宁德市打造集企业总部、 科技研发、生产制造等功能于一体的物联网创新发展中心,引导智能制造、智能网联汽车等物联网上下游产业链协作发展。做亮“海洋旅游”、做强“生态旅游”,打造具有国际知名度的滨海旅游目的地。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运作模式,带动农民共享农业增值效益。

    1. (1) 若要在甲和乙两地选一处建港口, 你会选择何处,请结合图表资料说明理由。
    2. (2) 宁德市的发展是我国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实践,请结合材料予以阐释。
  • 1. (2024·乐清模拟) 新疆独库(独山子——库车)公路连接北疆和南疆,全长约561千米,一半路段在海拔2000米以上。夏季,该公路是深受自驾游爱好者青睐的景观大道。读图,完成下题。

    1. (1) 独库公路穿越的甲山脉是(   )
    2. (2) 夏季,独库公路享有“一日游四季”的美誉,是因为该公路(   )
  • 1. (2023·南浔) 以下场景可能出现于北宋市民日常生活中的是(    )
    A . 在家喝红薯玉米粥 B . 在夜市听人说书 C . 在瓦子看京剧表演 D . 出门时身着棉袍
  • 1. (2023·南浔) 1926年,全国罢工次数在200次以上,罢工人数达80余万。到1927年3月底,全国已有5个省、200多个县成立了农民协会,有组织的农民达915万人。这些现象(    )
    A . 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需求问题 B . 促成了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形成 C . 得益于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D . 标志着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
  • 1. (2023·南浔) 下列事件中促使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的有(    )

    ①美国的南北战争   
    ②日本的明治维新   
    ③俄国农奴制改革   
    ④中国的辛亥革命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 (2024·定海模拟) 湖北荆门的屈家岭遗址入选2023年中国考古析发现之一,在中华文明探源上占有重要地位。据此,回答下题。
    1. (1) 考古学者在这里发现多组因势面述、规模庞大的火前水利系统,集抗节与防洪、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它有可能佐证当时这里( )

      ①聚落规模大

      ②气候比较湿润

      ③交通极便利

      ④文明很发达

    2. (2) 在这里发现的众多规模庞大、建造工艺考究的“磉墩”(古建筑的基础部分,起承载柱子、柱础及墙体的作用),是迄今发现“磉墩”的最早形态一它印证了该地已进入( )
    3. (3) 这里出土的蛋壳彩陶、彩陶纺轮等与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纺轮都是古人类的智慧结晶,这说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发展具有的特征是( )
  • 1. (2024·定海模拟) 对比探究,梳史悟理。某九年级学习小组以“社会主义的探索与发展”为线索,搜集了图文资料、设计以下探究任务单,请你完成。

    1. (1) 观察图片,指出中,俄两国实现社会主义的革命道路的不同之处。
    2. (2) 阅读文献资料。联系所学知识,归纳中、俄两国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的共同点。
    3. (3) 任选下列一则观点,综合左侧图示或上述图文资料,运用所学知识加以阐述。(本小题采用分层评分,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观点一: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在曲折中前进发展。

      观点二:各国发展道路的选择要立足本国国情。

  • 1. (2024·定海模拟) 文明演进,汲取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回望历史,图探发展动力】

    【传承创新,书写崭新篇章】

    1. (1) 列举两顼铁器时代出现的生产工具或技术。并在年代尺中任选一项生产工具或技术简要说明它对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
    2. (2) 请仿照以下示例,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上述示意图的合理性。

      示例,如高效能:绿色发展是方向,是新发展理念之一。坚持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有利于缓解我国资源短缺的状况,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3. (3)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力。
1 2 3 4 5 下一页 共57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