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七上·温州期末) 图5是某同学翻阅的古籍目录节选。该古籍应是( )
    目录
    卷一  五帝本纪
    ……
    卷四十八  陈涉世家
    ……
    卷一百一  匈奴列传
    ……
    图5 古籍目录(节选)

     

    A . 《论语》 B . 《伤寒杂病论》 C . 《史记》 D . 《齐民要术》
  • 1. (2024七上·温州期末) 经过一学期的历史学习,老师组织同学们策划了“绵延不接的中华文明(从史前到南北朝)”云展览,请你积极参与。

    1. (1) 透过文物看历史。请选择一件展品进行讲解。
    2. (2) 文物布展讲类别。仿照答题纸上示例将上述展品归入不同的主题展厅并说明理由。
    3. (3) 云上办展促感悟。结合本次布展活动,请以“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为主题撰写你的感悟。(要求:结合本题材料与所学知识,言之成理,言简意赅。)
  • 1. (2024七上·柯桥区期末) 制度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的而建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有关制度的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材料二:《史记》记载:“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

    材料三:一统帝国(秦朝)就权力层面,至少有两大难题需要面对:一是如何防止危及皇权“独制”格局;二是如何防止危及中央集权的一统体制。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1. (1)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指出材料一、二分别佐证了中国古代哪些政治制度?
    2. (2) 结合材料二,用史实说明秦朝破解两大“难题”之法?
    3. (3) 综合以上材料并运用所学,分析远古、夏商周和秦朝时期国家制度不断变化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 1. (2024七上·柯桥区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铁制农具 带鼻环的牛尊

    材料二:汉文帝令地方官吏务必促使人民回归农业生产,各郡国要劝民进行农桑生产,对劝农成绩差者给以处罚;借贷种子、口粮给贫民,对其中确有困难而不能按期偿还的贫民,赦免还贷,遇到了自然灾害则开仓放粮以赈济灾民。

    ——摘编字晁福林《中国古代史(上册)》

    材料三:(东晋建立后)百许年中,无风尘(战乱)之警(警报),区域之内,晏如(平静安宁)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摘编自《宋书》卷五十四

    1. (1) 材料一中的文物反映出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哪些变化?由此对社会经济发展

      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 (2) 据材料二,概括汉文帝的观点,并结合史实论证这一观点的合理之处。
    3. (3) 据材料三概括当时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
    4. (4) 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古代社会推动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 1. (2024七上·柯桥区期末) 对下面的示意图解读正确的选项是( )
     

    ①图中的“汉末”指的是西汉末年  
    ②三国鼎立使分裂的中国走向局部统一  

    ③西晋结束分裂,完成了全国统一  
    ④东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又趋向统一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 下列四个场景中,与历史事实不相符的是( )
    A . 秦朝时,有人在纸上书写一种小篆字体 B . 北朝时,有人按照《齐民要术》记载的方法安排生产 C . 南朝时,有人用水碓磨同时春米、磨面 D . 南朝时,有人欣赏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 1. 《三辅旧事》记载:卫太子刘据鼻子很大,汉武帝不喜欢他,江充便给他出了个主意,让他再去见武帝时“当持纸蔽(遮掩)其鼻”。据这段史料可以推测出( )
    A . 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B . 造纸术促进了文化交流 C . 造纸术出现在西汉时期 D . 纸的原料来源非常广泛
  • 1. 据《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的遗业,大量阅读朝廷史官记载,还到各处实地探访考察,搜集遗闻,辨别真伪,最终写成了不朽名著《史记》。 由此可见,司马迁( )
    A . 侧重史书记载 B . 注重史料考证 C . 注重史学文学价值 D . 爱憎分明
  • 1. 两汉时期对外交往兴盛,科技文化繁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开放之路】

    材料一:

    汉家西域是谁开,博望功成事可哀。
    断送壮夫知几许,换将胡物过东来。

    【科技文化】

    材料二:

    1. (1) 材料一中诗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换将胡物过东来”体现了这一历史事件怎样的作用?
    2. (2) 材料 图中所示路线最早开辟于(朝代),图中 A 是,B是。 诗歌反映的事件和丝绸之路有什么关系?
    3. (3) 简要评价材料二中图一、图二著作的地位。
    4. (4) 材料二中图三所示的“五禽戏”是谁创立的?请举一例与他在同一时期同一领域取得重要成就的人物。
    5. (5) 写出两汉时期对外交往和文化大发展的共同原因。
  • 1. 某班同学为体验我国古代一项伟大发明的工艺流程,进行了以下实践活动。这项发明( )

    A . 对作战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B . 发展中医学的治疗理论 C . 促进了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D . 推动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1 2 3 4 5 下一页 共4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