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康乾盛世后不久,一方面“无业游民,数百万计居于川楚深山老林”,另一方面“地主田虽买,无人为耕”。 这段话反映了( )
    A . 人口剧增 B . 耕地面积增加 C . 土地兼并恶性发展 D . 重农抑商
  • 1. 某兴趣小组在学习“闭关锁国”政策时,制作了一张学习卡片。 其中卡片信息正确的是( )

    “闭关锁国”政策

    表现

    ①顺治时期,颁布“禁海令”,严厉限制海上贸易

    ②在台湾设立行政建制后,关闭所有港口,不准商船、渔舟“片帆出海”

    ③特许“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影响

    ④导致国家闭塞,逐渐在世界上落伍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1. 17—18世纪,当欧洲上空出现“理性之光”时,东方的中国人正逐步被禁锢于“思想的牢笼”。 “思想的牢笼”主要指的是( )
    A . 焚书坑儒 B . 官场腐败 C . 文字狱 D . 闭关锁国
  • 1. 民谣“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 . 皇帝骄奢,挥霍无度 B . 吏治败坏,贪污成风 C . 国库充盈,人民富足 D . 国泰民安,经济繁荣
  • 1. (2023七下·余姚期末) “外国商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与中国的通商是季节性的,仅限于广州一地,且管制甚严。他们不得进入中国内地,种种规章制度专为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而定。”这反映了清政府(  )
    A . 固守传统,重商抑农 B . 对外开放,积极交流 C . 故步自封,闭关锁国 D . 学习西方,变法通商
  • 1. (2023七下·余姚期末) 明朝时期,科举考试的范围是四书五经,从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出题,发挥题意也以《集注》为依据,以“八股”为应试文章的程式。此举(  )
    A . 提高了政府的办事效率 B . 有利于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才 C . 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D . 严重禁锢知识分子的创新思维
  • 1. (2023七下·新昌期中) 国与国之间如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样,不能彼此孤立,需要互相交往。让我们徜徉历史长河,探寻古代中国的外交足迹,汲取历史的真谛,启迪人生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开放的唐朝--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帝国自身也以博大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全面开放与广泛交流使唐朝文明更加辉煌。

    材料二:明初,由于明成祖朱棣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其中最为壮观的,要数15世纪初的郑和下西洋…….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连续7次统率百艘巨舰,27000多名官兵,渡南洋,过印度洋,达红海,航程总计16万海里,历经东南亚(又称南洋)、南亚、西亚和东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摘自王介南著《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三:从对外关系上说,隋唐宋元都居于主动地位,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倭寇沿海骚扰,为南方各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明清之际,西方资本主义已在兴起,而中国的…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文明的特点。用一个具体事例说明这一特点。
    2. (2) 材料二反映出郑和下西洋具有哪些特点?他的壮举是世界公认的和平之旅,请说明理由
    3. (3) 是什么政策导致了材料三中“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无所知”?该政策产生了什么恶果?
    4. (4) 综合以上材料,联系我国古代对外关系逆转带来的巨大变化,你得到什么启示?
  • 1. (2022七下·奉化期末)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史实与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589年,隋文帝统一全国

    结束了我国五代十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

    B

    755年,安禄山发动“安史之乱”

    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C

    1005年,澶渊之盟缔结

    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D

    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清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A . A B . B C . C D . D
  • 1. (2022七下·金东期末)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而缠迷处于蒙昧黑暗之中,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

    ——英国学者威尔斯

    材料二:两宋时期,南方的手工业非常繁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科学技术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商船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朝廷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摘编自统编版《中国历史》七(下)教材

    材料三:

    材料四:乾隆时期颁布了《防夷五事》:一是禁止外国商人在广州过冬;二是外国商人到广州,应令寓居洋行,由行商负责稽查管束;三是禁止中国人借外商资本及受雇于外商:四是割除外商雇人传递信息之弊;五是外国商船进泊黄埔,酌拔营员弹压稽查。

    ——《清高宗实录》卷550 

    1. (1) 用唐朝时期的史实论证“中国人思想是开放的、兼收并蓄的”观点。
    2. (2) 依据材料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的原因。
    3. (3) 指出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其意义。
    4. (4) 材料四与材料一、二、三相比较,中国的对外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什么不利影响? 
  • 1. (2022七下·鄞州期末) 清朝前期的商业发达,各地的商品贸易十分兴盛。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 B . 湖北的汉口镇成为“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 C . 晋商主要贩卖粮食、食盐、绸缎等经营活动 D . 徽商到乾隆时专门经营汇兑、放贷和存款业务,在全国各地开设“票号”
1 2 3 4 5 下一页 共3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