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期末) 如图所示漫画《梅开三度》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我国的外交局面。对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①1971年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②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③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后,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④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出现重大转机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 (2024八下·南苑期中) 1949 年周恩来说:“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这表明新中国( )
    A . 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 B . 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C . 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D . 反对帝国主义国家孤立政策
  • 1. (2024八下·期中) 中国共产党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伟大的红色精神,共同构成我们党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下列时代精神,按照出现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红船精神 ②特区精神 ③长征精神 ④“铁人”精神

    A . ①②③④ B . ③①④② C . ①③④② D . ③②①④
  • 1. 握手是一种礼仪,国与国之间的“握手”有着丰富的外交内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英“失之交臂”
    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访华
    英方提出允许英商到宁波、舟山和天津贸易等要求,清政府以“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加以拒绝。
    中美“世纪之握”
    1972年 跨越太平洋的握手
        尼克松回忆这次握手时说:“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沙伊“捏手官和”
    2023年 沙特、伊朗在北京握手
        沙特、伊朗因诸多因素导致几十年的政治对立。在中国的斡旋下,两国同意恢复双方外交关系。
    1. (1) 清政府的哪一外交政策导致中英“失之交臂”,该政策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 (2) 你如何理解中美的“世纪之握”让“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3. (3)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为何能促成沙特和伊朗两国“握手言和”。
    4. (4)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末以来中国外交的主要变化特点
  • 1. 俄乌冲突伊始,我国外交部发表声明:希望当事方通过谈判和平解决问题。 中国这一立场是基于( )
    A . 对国际事务的主导地位 B . 对国际规则的决定权力 C . 对国际局势的完全掌控 D .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1. 2023年3月10日,在中国的斡旋下,沙特和伊朗在北京宣布同意恢复外交关系,中东开启了和解潮。中国成功斡旋沙伊复交,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扬。这说明 ( )

    ①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②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③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④中国国际影响力大大增强,已成为世界的领导者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 (2023八下·嵊州期中) 某中学举办专题展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展板一:对外开放篇】

    【展板二:和平外交篇】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70年代,随着中美关系正常化,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和中国建交的高潮。

    【展板三:民族团结篇】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2001年以来,国家共投资1000多亿元用于西部建设;国家按照自愿原则,帮助侗族等十几个少数民族创制了文字。

    【展板四:国家统一篇】

    1. (1) 请写出展板一图中①处名称。此图反映出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2. (2) 依据展板二,举例说明20世纪50年代,国际政治舞台上发出了哪些“中国声音”。并指出引发70年代“和中国建交的高潮”的关键史实。
    3. (3) 根据展板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少数民族地区获得发展得益于哪些原因。
    4. (4) 港澳成功回归祖国得益于哪一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展板四说明了什么?
    5. (5) 请根据四个展板的内容,为它们拟一个合适的主题。
  • 1. 一战以来,国际局势风云变幻,身处其中的中国外交也经历了发展与演变的历 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出席巴黎和会本身,中国已经部分成功地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新形象,并且参与了 世界新秩序的创建……不签署凡尔赛和约,从而迫使全世界关注中国的状况,并为山东问题 在 1921-1922 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顺利解决奠定基础。 

     ——摘编自徐国琦《中国与大战》 

     材料二: 

     (三) 施用各国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四) 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并不得奖许有害友邦 安全之举动。 …… 

     ——摘自《九国公约》 

     材料三: 1919 年以来,中国外交呈现出 10 年一小变、30 年一大变的周期性变化。……迄今 已经经历了三个周期,这三个周期的起点分别是 1919 年、1949 年和 1979 年。在每个周期, 中国的外交政策都会出现战略性调整。 

     ——摘编自刘胜湘《中国外交周期与外交转型》  

     材料四: “冷战”结束后……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而新的世界缺少了对未来的 确定性——“冷战”的结束暗示了权力关系发生剧变的可能性,暗示了标志着世界历史的一 个新时代的全球重组正在进行。 

     —— [美]杰里 ·本特利、赫伯特 ·齐格勒《新全球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巴黎和会上中国不签署凡尔赛和约的原因是什么?   结合材料二,说说华盛顿会议上最终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事实上给中国带来了怎样 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周期中国外交政策的“战略性调整”是什么? 
    3. (3)  根据材料四,简述“冷战”结束对世界形势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 在“冷战”结束后面临的发展机遇 
  •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南亚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洞里萨湖位于柬埔寨西部,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有河道与湄公河相连,湖水主要来自周围汇入的河流。洞里萨湖湖泊面积随季节有明显变化,每年11月到次年5月,湖泊面积约为2700平方千米;6—10月则达到10000平方千米以上。

    材料三:各民族、各国从几个世纪的沉睡中醒来了。用战火燃烧地球的白人旧世界正在垂死挣扎,一个更美好的世界正在崛起。1955年印尼苏加诺总统在万隆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

    材料四:2015年4月22日至24日,在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上,亚非国家领导人一起重温“万隆精神”,加强亚非合作,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开启合作共赢的新篇章。

    1. (1) 洞里萨湖区属于什么气候?结合当地的气候特征,分析洞里萨湖湖泊面积随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

    2. (2) 材料三中“各民族、各国从几个世纪的沉睡中醒来了”指的是什么?这次会上中国代表团提出的哪一方针,赢得了与会亚非国家的一致认同?

    3. (3) 时隔60年,我们为什么还要弘扬“万隆精神”?

  • 1.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阶段。回首近代世界力量对比演变的过程,能让我们更好地把握机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作为巴黎凡尔赛和会的补充和继续,1921年11月12日至1922年2月6日,由美国倡导召开的华盛顿会议,通过了四国条约、五国条约和九国公约,以美国对日本和英国的优势而结束。美、日、英在远东、太平洋地区达成了暂时的妥协,确定了西方列强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新秋序。

    ——摘编自刘宗绪、黄安年《世界近代历史专题30讲》

    材料二:如下图:

    材料三:俄乌紧张局势升级,当地时间2022年1月31日联合国安理会应美国要求就乌克兰局势举行会议。在会议上,美国对俄罗斯发起疯狂攻击,称俄罗斯威胁到乌克兰和欧洲。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阐述中方立场。

    中方再次呼吁,有关各方保持冷静,不做任何刺激局势紧张,渲染炒作危机的事情。一国安全不能以损害他国安全为代价,地区安全更不能以强化甚至扩张军事集团为保障。

    ——张军在联合国安理会就乌克兰局势举行的公开会上讲话

    1. (1) 在材料一反映的这两次会议的基础上,帝国主义国家重建的国际秩序被称为什么?“九国公约”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危害?
    2. (2) 二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不断发展变化,请根据材料二指出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趋势  
    3. (3) 材料三中,“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阐述的中方立场”体现了我国坚定的奉行什么外交政策?  
    4. (4) 综合以上三则材料及所学知识,你认为我国应如何应对当前世界局势的发展变化?  
1 2 3 4 5 下一页 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