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八下·婺城期中) 《时代》周刊是西方观察认识研究中国的一把标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观察者说,新中国成立之初的20多年里,《时代》始终以一种偏见式悲观视角来遥望东方。1978年以后,《时代》开始以一种新的姿态和笔触来审视中国。当然,起初的审视充满着质疑和忧虑,但现在这种情绪被一种肯定代替。

    材料二:

    1. (1) 联系所学知识,运用史实分析材料一中的划线句子。
    2. (2) 请结合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分析“1978年后《时代》周刊以新的姿态和笔触来审视中国”的理由。
    3. (3)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个中国取得成功的宝贵经验并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 1. (2024八下·婺城期中) 溯古通今,“求同存异”的政治智慧在中华大地有根、有源、有生命力。阅读材料,回

    答问题。

    【求同存异·凝聚共识】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到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一周恩来《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第二次演说》

    【求同存异·休戚与共】邓小平用求同存异这种新方法来解决台湾、香港问题,提出了“一国两制”。

    -李英梅《论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意义》

    【求同存异·体谅包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把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不同党派、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以及生活在不同社会制度下的全体中华儿女团结起来,求同存异、共同奋斗,努力把统一战线建设成为坚持以人为本、具有强大凝聚力的统一战线,建设成为具有空前广泛性和巨大包容性的统一战线。

    -胡锦涛在第二十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讲话

    1. (1) 从历史事件的背景和意义的角度分析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理

      由。

    2. (2)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列举“求同存异”原则创新应用的成功实践并分析其意义。
    3. (3) 中华民族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求同存异”在处理民族关

      系方面有什么创新应用?

    4. (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求同存异原则的认识。
  • 1. (2024八下·婺城期中) 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间的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有( )
    A . 万隆亚非会议的圆满成功 B . 中苏建立了外交关系 C . 中国做出抗美援朝的决定 D . 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
  • 1. (2024八下·婺城期中) 种子被称为“农业的芯片”,种子安全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右下图是我国

    三大国家级育种基地分布图,据此回答下小题。

    1. (1) 四川育种基地位于我国( )
    2. (2) 与甘肃、四川育种基地相比,海南最突出甘肃育种基地( )
  • 1. (2024八下·婺城期中) 风雨历百年,问道铸丹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 (1)  ⑤⑥⑦哪一处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请填写史实及历史意义。
    2. (2) 把1978至今这段历史若分为两个阶段,你会以哪一年为界?划分依据是什么?
    3. (3) 请根据上述示例,以“理论创新”为主题,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党的奋斗历程。(温馨提示:本小题分层给分,要求仿照示例,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 1. (2024八下·婺城期中) 建国初期土地改革时的“分地”与1979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的“分地”相比,错误的是( )
    A . 农民都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 B . 都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C . 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 . 普遍得到当时农民的好评
  • 1. (2024八下·婺城期中) 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历史结论”是在对“历史现象”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 . 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宪章》生效 B . 1956年中共八大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 C . 完成“一五”计划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D . 在十二届三中全会作出了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 1. (2024八下·婺城期中) 下面对两幅图片表述正确的是( )

    A . “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B . 中国已经完成了祖国统一大业 C . 这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D . 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 1. (2024八下·婺城期中) 揭示历史的因果联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目标。下列因果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 西藏的和平解放中国实现统一 B . 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一确立中国根本政治制度 D . 粉碎了林彪反革命集团一实现了“文化大革命”后的拨乱反正
  • 1. (2024八下·婺城期中)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说到底是坚定文化自信。下列属于改革开放后取得的文化成就是( )
    A . 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红岩》 B .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 C . 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 D . 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