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八下·嵊州期中) 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从国情出发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体包括(    )

    ①毛泽东思想    ②邓小平理论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④科学发展观    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④⑤ C . ②③④⑤ D . ①③④⑤
  • 1. (2023八下·富阳期中) 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场大讨论首先否定了(    )
    A . “以阶级斗争为纲’ B . “资产阶级自由化” C . “两个凡是”的方针 D . “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 1. (2023九上·上虞期末)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党史的精彩华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材料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出……历史性决策。

    ——摘自《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

    材料三:十八大以来的成就

    1. (1) 运用所学知识,将材料一中的①、②处补充完整,并说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显著特征是什么?
    2. (2) 运用所学知识,说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历史性决策是什么。这次会议给党和国家带来哪些积极影响?
    3. (3) 综合上述三则材料,运用所学知识,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党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的关键之所在”的正确性。(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年10月1日下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中南海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国家领导人宣布就职,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典礼。

    材料二:这次全会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1. (1) 在1949年10月1日开国典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的伟人是谁?升起的旗帜和演奏的乐曲各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的全会作出了什么样的历史性决策?
    3. (3) 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回答问题,谈谈你的感悟。
  • 1. 中华民族在近百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历程中,通过“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与富强。“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分别是指(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三大改造完成 C . 抗战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中共十五大召开
  • 1. 以下关于新中国成立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评述中,正确的是(  ) 

    ①前者结束了旧时代后者结束了错误方针

    ②前者开启了新纪元后者开创了新时期

    ③前者开创的事业为后者提供了宝贵经验

    ④后者是对前者开创事业的继承与发展.

    A . ①②③ B . 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 1.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中国人从来就是一个伟大的勇敢的物劳的民族,只是在近代是落伍了。这种落伍,完全是被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反动政府所压迫和剥削的结果。一百多年以来,我们的先人以不屈不挠的斗争反对内外压迫者,从来没有停止过,……我们团结起来,以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内外压迫者,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了。

    ——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949年9月21日)

    材料二: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这次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决定把邓小平提出的“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作为全党工作的指导方针;全会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这次会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摘编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牧师牧学用书》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综合国力不断跃上新台阶。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使中国在实现国家重大战略发展目标、主办国际盛会、应对突发事件、战胜重大自然灾害等方面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

    ——摘编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标志。简析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历史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举例说明中国共产党实行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对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谈谈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带给你的启示。
  •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20世纪部分国家的重大政策简表(部分)

    时间

    政策

    1921年

    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1933年

    美国罗斯福政府实行新政

    1950年

    新中国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1953年

    新中国实行“三大改造”

    20世纪70年代末

    中国开始农村改革

    请选择上表中的两个事例,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1. 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不断调整和完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现代史上,1978年是一个十分微妙和关键的年代……中国的发展主轴已经向经济成长转移。

    ——摘编自吴晓波《激荡三十年》

    材料二:

    对外开放格局

    时间

    开放的城市或地区

    1980年

    深圳、珠海、厦门等经济特区

    1984年

    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广州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

    1985年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等经济开放区

    1992年

    重庆、武汉、满洲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陆市县

    ——改编自部编版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

    材料三: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关于计划与市场的关系,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南方谈话阐发的一系列全新思想犹如一股强烈的东风,驱散了人们思想上的迷雾……对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四大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四:他迅速制订了一系列有效的法规和政策。例如,通过《紧急银行法案》来整顿银行秩序,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为经济注入资金,签署《农业调整法》以帮助恢复农产品价格。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哪次会议开启了“中国的发展主轴已经向经济成长转移”?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历史意义。
    4. (4) 材料四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有什么典型特征?
    5. (5) 综合上述材料,总结改革取得成功的经验。
  • 1. 近代以来,中国历经劫难。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最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梦正一步步成为现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所谓近代化是指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思想上的理性化。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不同阶级、阶层的代表人物先后提出了自强求富、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等口号和主张,体现了时代的变化和发展。

    ——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

    这是一声砸向旧世界的锤头撞击,和着十月革命的惊天霹雳。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发力,锻造出一个民族驶向复兴彼岸的航迹。

    ——《信念永恒》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呀,你在亿万人民的簇拥下,洗刷了疮痍,抚平了伤痕,仰起了高昂的头颅,响起了胜利的歌声。从此,你站起来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改编自《新中国,我想对你说》

    材料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人民”超200次,困难群众是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的牵挂,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是习近平总书记执着的坚守。充分体现了习总书记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1. (1) 材料一中,为实现“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思想上的理性化”,先进的中国人先后投身于哪些历史大事件中,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2. (2) 材料二中的“红船”见证了哪一重大事件?如何理解“红船发力,锻造出一个民族驶向复兴彼岸的航迹”?
    3. (3)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了一条怎么样的道路,才最终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有何历史意义?
    4.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一重大会议的召开实现了拨乱反正、为“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奠定了基础?中国共产党开创的什么道路使中国走向民富国强?
    5. (5) 综合上述材料,你从中国梦实现的历程中得到什么启示?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