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2八上·萧山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北京市学生总罢课,展开了救国的宣传活动。……在长辛店,我们也同样组织了“救国十人团”到工厂车间向工人宣传,到车站向旅客宣传,到近郊向农民宣传。工人们都很支持我们的行动,……。老师傅陶善和说:“开初,我把你们当成啥也不懂的毛孩子,……”后来我们组织的“救国十人团”在长辛店工人阶级的支持和参加下,迅速扩大起来,成了学生和工人的联合组织,其中工人团员有五百余人。

    ——何长工:《难忘的岁月》,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5-6页。摘自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第215页。

    材料二:

    我们为抗争自由起见,谨决于本月四号午刻宣布京汉路全路总同盟大罢工,同时为事实上的便利起见,总工会决移江岸办公,全路一切进行,于罢工期内,全视总工会命令而定,我们是为争自由作战,争人权作战,决无退后的。

    ——全路各分会代表会议决议,中华全国总工会工运史研究室等编:《二七大罢工资料选编》,工人出版社1983年版,第122页。摘自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第232页。

    材料三:

    马氏社会主义的理论,可大别为三部:一为关于过去的理论,就是他的历史论,也称社会组织进化论;二为关于现在的理论,就是他的经济论,也称资本主义的经济论;三为关于将来的理论,就是他的政策论,也称社会主义运动论,就是社会民主主义。……

    然自马氏与昂格思合布《共产者宣言》,大声疾呼,檄告举世的劳工阶级,……。

    ——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编注:《李大钊全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5、19-20页。摘自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第227页。

    ……在北京和上海,维经斯基介绍了十月革命后俄国的情况及苏俄的对华政策,介绍了共产国际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状况和经验。他们在了解到中国工人阶级的情况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情况后,认为中国已经具备建立共产党的条件,并对李大钊和陈独秀的建党工作给予了帮助。……经过酝酿和准备,在陈独秀主持下,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于1920年8月在上海法租界老渔阳里2号《新青年》编辑部正式成立。

    ——人民教育出版社等编著:《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第228页。

    材料四:

    中共一大通过的纲领,表明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开始就旗帜鲜明地把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

    (中共二大)大会通过的宣言是一份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文件。……党的奋斗目标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人民教育出版社等编著:《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第229-230页。

    1. (1) 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第一阶段先锋是?第二阶段的主力军是?运动中心由哪里转向哪里?
    2. (2) 材料二中工人运动统一的全国性的领导机构是?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有?
    4.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是?
  • 1. (2022八上·萧山期中) 下面两幅图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 . 五四运动 C . 洋务运动 D . 新文化运动
  • 1. (2022八上·萧山期中) 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召开,确定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1922年7月,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大会重申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   )
    A .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政权 B . 实现共产主义 C . 领导组织工人运动 D . 将中国统一为民主共和国
  • 1. (2022八上·义乌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图1

    材料二:图2五四运动(绘画)

    材料三:图:3

    材料四: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 (1) 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一中涉及的运动是什么?这场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有哪些?
    2. (2) 五四运动爆发于哪年?五四运动在中国革命中的历史地位如何?
    3. (3) 根据材料三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有哪些?说说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 1. (2022八上·义乌期中) 《百年中国》解说词中说:“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这是因为1921年(   )
    A . 爆发了五四运动 B . 成立了中国共产党 C . 发动了辛亥革命 D . 建立了中华民国
  • 1. (2022八上·洞头期中) 回眸历史进程,凝练历史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五四运动(与以往的爱国运动)就大不相同。它所牵动的社会面非常之广,不仅有学生、工人、商人、市民、士兵,还有乡镇的农民群众等。斗争于北京发生,蔓延到全国各地……表现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顽强意志,使反动势力张皇失措……启蒙推动了救亡,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和发展;救亡又是启蒙的有机延伸和继续,并最终导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雄伟的工人和学生的队伍走上了街头,全国范围内激扬起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浪潮。……特别是一向被人轻视的工人群众也发出了怒吼,这是一支真正能制一切反动派与死命的伟大生力军。……处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伟大时代,我的思想上不能不发生一种激烈的变化。

    ——吴玉章《回忆五四前后的思想转变》

    材料三: 1920年夏,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接着,北京、长沙、武昌等地也先后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的革命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书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的特点。
    2. (2) 依据材料二,分析五四运动的影响。
    3. (3) 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阐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历史的必然结果。
  • 1. (2022八上·海曙期中)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某校开展“学党史  知党恩”主题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名人故居】 同学们来到了浙江义乌的陈望道故居,从那里了解到:1920年,从日本留学归国的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公开出版。这是20世纪20年代在国内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部马克思主义经典。同年,他还参与了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创立,并任《新青年》杂志编辑。

    【感悟历史】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了无尽的黑暗;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红色旅游】红色旅游主要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立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

    1. (1) 结合材料,说说陈望道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出了哪些贡献?
    2. (2) “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指的是哪一个历史事件?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历史事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3. (3) 请用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将右图所示纪念地确定为红色旅游景点的理由。
  • 1. (2022八上·海曙期中) 如图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纲内容节选,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   )

    A . 奋斗目标 B . 中心工作 C . 组织机构 D . 最低纲领
  • 1. (2022八上·拱墅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先生最大的特点是热爱祖国,一生追求实现民族独立和发展振兴的理想,对此矢志不移、无比坚定。孙中山先生说:“做人的最大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要知道怎么样爱国。”他总是以“爱国若命”“一息尚存,不忘救国” 等鞭策自己。

    材料二:五四运动(与以往的爱国运动)就大不相同。它所牵动的社会面非 常之广,不仅有学生、工人、商人、市民、士兵,还有乡镇的农民群众等。斗争 于北京发生,蔓延到全国各地……表现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顽强意志,使反动 势力张皇失措……启蒙推动了救亡,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和发展;救亡又是启 蒙的有机延伸和继续,并最终导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 (1) 材料一认为孙中山一生追求实现的理想是什么?为了实现这一理想,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通过哪一斗争推翻了清朝统治?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的特点。
    3. (3) 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图一、图二分别反映的历史信息。分析两幅图片之间 的内在联系。
    4. (4) 上述材料所提及的孙中山等先进的中国人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精 神?
  • 1. (2022八上·拱墅期中) 历史长河中,风雨激荡的运动里迸发出了无数响亮的口号。下列哪个口号反映的事件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   )
    A .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B . “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 C . “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D .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7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