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2八上·义乌期中)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人的理想目标。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弘扬中国精神。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五四精神】

    材料一:1919年5月2日,北京《晨报》发表《外交警报,敬告国民》一文指出“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在北京爆发了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红船精神】

    材料二:中共一大的最后一天在浙江嘉兴的一艘游船上召开。中共一大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成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长征精神】

    材料三:“(长征)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不是战役,它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

    ——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兹伯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这场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2. (2) 中共一大确立的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材料二中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新”的体现是什么?
    3. (3) 长征初期红军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这一局面改变的原因有哪些?
    4. (4) 对“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你是如何理解的?
  • 1. (2022八上·北仑期中) 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思想成长。材料一:建党前的青年毛泽东

    ●1919年7月,创办《湘江评论》,发表《民众的大联合》指明民众的大联合就是以农民、工人为主体的所有被压迫者的联合。

    ●1919年12月,在北京与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接触,收集阅读有关马克思主义书籍。

    1920年11月,在长沙创建共产党主义小组。

    材料二:毛泽东在20世纪20年代—30年代的著作或观点

    时间 著作或观点
    1927年2月 撰写《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认为农民是农村革命运动的中坚
    1927年8月 在“八七会议”上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重要论断
    1929年4月 在《土地法》中规定“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
    1930年1月 撰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指出要通过建立和发展红军、游击队和根据地来促进全国革命的高潮。

    材料三:“十八年的经验,已使我们懂得: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成绩,也是中国革命的伟大成绩。”

    ——1939年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

    1. (1) 从毛泽东的活动中,反映出当时中国共产党成立已具备了哪些成熟条件?
    2. (2) 通过革命实践,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结合上述著作或观点,归纳出中国革命道路的特色所在。
    3. (3) 列举史实,论证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的“法宝”。
  • 1. (2022八上·北仑期中)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人的理想目标。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弘扬中国精神。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五四精神】

    材料一:1919年5月2日,北京《晨报》发表《外交警报,敬告国民》一文指出“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在北京爆发了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红船精神】

    材料二:中共一大的最后一天在浙江嘉兴的一艘游船上召开。中共一大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成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1. (1) 100多年前民族危难之际,青年学生率先挺身而出的先锋。他们的哪些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并根据材料一指出这场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2. (2) 中共一大确立的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材料二中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新”的体现是什么?
  • 1. (2022八上·北仑期中)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战胜强大的敌人( )
    A . 中国革命必须由城市转向农村 B . 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 C . 必须坚持掌握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 D . 单靠工人斗争无法战胜敌人
  • 1. (2022八上·余姚期中) “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列史实和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序号

    史实

    结论

       ①

    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

    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②

    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发

    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③

    1919年五四运动

    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④

    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

    地点从上海转移到嘉兴南湖的游船上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 1. (2022八上·余姚期中) 纪录片《百年中国》中提到的,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虽然不是一个世纪的起点,但却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新时代的开始”意指中国(   )

    ①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②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③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④革命有了先进政党领导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 1. (2022八上·余姚期中) “中国历史选择了这个特别的日子,放射出中国革命最初的曙光。鲜红的党旗自从在十三个人身后飘起时,中国命运的希望一日比一日红火。”下列史实与“这个特别的日子”相关的是(   )

    ①毛泽东当选中央局书记  
    ②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

    ③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  
    ④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③④ D . ①③
  • 1. (2022八上·余姚期中) 下列选项属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的是(   )

    ①十月革命一声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②工人阶级队伍发展壮大

    ③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④中国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 1. (2022八上·鄞州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建设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间,推翻帝国主义,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材料二:“在党的组织和推动下,从1922年初到1923年春,全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共举行大小罢工100多次,参加人数达30万以上。”

    1. (1) 结合下图归纳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并说明成立的意义
    2. (2) 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件承前启后的大事,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理解。
    3. (3) 中共“二大”最重要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4. (4) 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顶峰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此次历史事件让中国共产党得到怎样的认识?
  • 1. (2022八上·鄞州期中) 上海的这次会议除遭到暗探和巡捕的骚扰外,在当时的社会上并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但是,一个新的革命火种已在沉沉黑夜的中国大地上点燃起来了。这次会议(   )
    A . 推动了北伐战争的胜利 B . 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C . 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D .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7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