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在民族危机不断加剧的情况下,一批又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下列口号或主张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变法图强    ②“自 强”“求富”    ③民主共和    ④“民主”“科学”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①③④ C . ①④②③ D . ②③①④
  • 1. 人们通常把标志性事件作为定位历史的坐标。 下列事件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事件

    结论

    洋务运动

    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戊戌变法

    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新文化运动

    前期宣传了马克思主义

    五四运动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 1882 年出版的《益闻录》报道:“本埠(上海)现有华商集合巨资,拟办纸厂一所,已聘定英人梅特兰综司其事,一切作纸之具皆用火轮机器。”不久,中国第一家机器造纸厂诞生。这表明( )
    A . 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 B .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C . 中国近代企业引进了工业革命的技术 D . 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 1.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是中国人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而进行的三次艰辛探索。其共同点是( )
    A . 维护封建统治 B . 挽救民族危机 C . 推行君主立宪 D . 建立民主共和
  • 1. 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有人说它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花”是指( )
    A . 扶清灭洋 B . 自强求富 C . 民主共和 D . 君主立宪
  • 1. 历史学习需要把握单元主题。上边图示内容可提炼的单元主题是( )
    第1课  洋务运动
    第2课  甲午中日战争
    第3课  戊戌变法
    第4课  八国联军侵华
    A . 皇权强化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B .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D .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创建
  • 1. (2023八上·萧山期中)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探索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对日本公使说:“对于近代贵国模仿欧风一事感到不解,我国决不会进行这样的改革,只是军器、铁路、电信及其他器械是必要之物和西方最长之处,不得不采之外国。”    

    材料二 梁启超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行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材料三 孙中山说:“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材料四 胡适说:“在一个遍地都是奴才的国度里,是不可能建立起一个真正自由、民主的共和国的……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你们自己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

    1. (1) 依据材料,分别概括李鸿章、梁启超、孙中山、胡适的主张,总结这四位人物引领的近代化探索的共同点。
    2. (2) 材料三中,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有何重要意义?有人认为它还是失败了,请运用所学加以说明。
  • 1. (2023八上·萧山期中) 甲午战争后留学生主流转向日本,他们之中多数人关注新的政治体制,后来成为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的思想和军事人才。这主要说明(  )
    A . 甲午战后我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B . 中国借鉴日本经验进行救亡图存 C . 日本通过留学教育进行文化渗透 D . 辛亥革命得到日本政府的支持
  • 1. (2023八上·萧山期中) 时间轴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下列时间轴解读正确的是(  )

    A . 在A时间,洋务派提出了“求富”口号 B . B和D爆发的运动都彻底批判封建道德礼教 C . C时间成立中华民国,确立为中华民国元年 D . 该时间轴反映的主题是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 1. (2023八上·萧山期中) 它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翻译了一批西学书籍,并且引进了西方的生产技术,传播了西方的科学文化,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它”是(   )
    A . 洋务运动 B . 维新变法 C . 辛亥革命 D . 新文化运动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9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