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图中①②的阶段特征是( )

    三国→两晋→南北朝→[①] →[②]五代十国→北宋

    A . 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 B . 大一统局面的开创 C .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 . 开放革新的时代
  • 1. (2021七下·余姚期中) 唐太宗在金殿瑞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尽入吾毂中。”这说明隋唐推行科举制度的实质是( )
    A . 选拔官员的需要 B . 促使社会阶层流动的需要 C . 笼络人才、扩大统治基础的需要 D . 推动教育、文化发展的需要
  • 1. (2023七下·义乌期中) 史论即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或科学结论。下列属于“史论”的是(    )
    A . 科举制始创于隋朝 B . 武则天创立殿试制 C . 科举制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D . 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 1. (2021七下·柯桥期末) 科举制是中国古代主要的选官制度,下列对科举制的发展变革历程排序正确的是(   )

    ①设立进士科   ②采用八股取士

    ③大增科举取士人数,提高进士地位   ④创立殿试制度

    A . ①②③④ B . ④①③② C . ①④③② D . ④③②①
  • 1. (2021七下·乐清期末) [家国情怀·国]国家兴盛是我们每个人的中国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多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其中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有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取士……通过分权形成新的官僚政治。

    ——改编自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材料二:唐朝的对外开放具有“大出大进”的特点,“大出”是指唐朝文化富有魅力,广泛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其表现在朝鲜和日本的变化。“大进”是指唐朝文化吸收外来文化,不拘一格,兼容并蓄。

    ——杨毕坤《唐朝开放与兴盛的当代思考》

    材料三:“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吐蕃赞普尺带珠丹给唐朝皇帝的书信

    1. (1) 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第二帝国”在制度方面有哪些新变化?
    2. (2) 根据材料二并联系所学知识,分别列举史实说明唐朝对外开放“大出”与“大进”的具体表现。
    3. (3) 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国家兴盛所需要具备的因素并作简要分析。
  • 1. (2021七下·越城期末)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探究一:制度篇

    隋唐时期开创的考试选官制度为知识分子进入仕途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为统治阶级广纳人才创造了一种机制。

    探究二:经济篇 

    探究三:文化篇

    材料:中国在许多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中心之一,让我们与历史进行亲密接触,寻找其中蕴藏的民族智慧。

    1. (1) 材料中体现的是我国古代哪种选官制度?武则天是如何完善这一选官制度的?
    2. (2) 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请列举唐朝时期典型一例来说明生产工具的改进能促进农业发展。   
    3. (3) 根据上图和所学知识,各举一例宋、元时期创新的文学体裁并写出一项当时我国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的科技成就。
  • 1. (2021八下·仙居期末) 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表格中史实和推论逻辑关系正确的一项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秦始皇统一货币

    五铢钱成为通用货币

    B

    汉武帝减轻农民负担

    出现“开元盛世”

    C

    唐太宗开创科举制

    选拔人才标准发生变化

    D

    宋太祖崇文抑武

    削弱了军队战斗力

    A . A B . B C . C D . D
  • 1. (2021七下·新昌期末) 走进新昌历史,触摸家乡文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材料二:古代新昌地旷人稀,山深林密……一场始于东晋、唐末的人口迁移,到两宋进入一个高峰。中原士族为避战乱纷纷来此隐逸遁世,外来居民陆续迁入。……宋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有23000户,47767口,嘉定元年(公元1208年)有28820户,77572口。

    ——据《从新昌建县以来的1100多年历史看今后发展》

    材料三:宋代统治者确定了以文治国,以科举取士的国策,科举成为选官最主要的途径,书院这种面向平民开放的求学机构也得以大发展。北宋天禧间(1017-1021),新昌石待旦(985-1042)创办石溪义塾,四方学子,慕名裹粮前来者不计其数。据《绍兴市志》,两宋绍兴府(称越州) 618 名进士中,新昌进士占123名,在绍兴所属8县中人口比例最少而进士最多。

    ——根据陈百刚、陈新宇《鼓山历史文脉简说》等

    1. (1) 写出李白在诗歌史上的地位,根据材料-指出其诗歌的特色。
    2. (2) 根据材料二,说一说东晋至两宋人口大量迁入新昌的原因。
    3. (3)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改革和发展科举制的表现,并根据材料三分析它对新昌文化发展的影响。
  • 1. (2021七下·淳安期末) 有人将科举制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它对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关于科举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隋炀帝时正式确立 B . 唐玄宗开创殿试制度 C . 宋代科举开始僵化 D . 清代开始形成八股文
  • 1. 隋唐是经历了长期分裂后的两个大一统王朝,隋唐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经济繁荣发展】

    材料一

    【对外交往友好】

    材料二 唐朝的对外开放具有“大出大进”的特点。“大进”是指唐朝文化积极吸收外来文化,不拘一格,兼收并蓄;“大出”是指唐朝文化富有魅力,广泛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

    【制度革新】

    材料三 隋朝开创以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贞观时期增加考试科目,武则天统治时期,创立殿试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

    【民族关系和谐】

    材料四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唐太宗

    1. (1) 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分别从什么角度反映了唐朝的经济繁荣? 
    2. (2) 阅读材料二,运用史实说明唐朝文化具有“大出大进”的特点。
    3. (3) 材料三反映了隋唐开创和完善了哪一制度? 
    4. (4) 根据材料四,说说唐太宗统治时期的民族政策具有怎样的特点?
    5. (5) 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我国当今如何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上一页 4 5 6 7 8 下一页 共3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