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八下·期中) 2024年3月5日是第62个学雷锋纪念日。1963年毛泽东曾经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这个号召当时适应了(  )
    A . 社会主义改造的需要 B .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 C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需要 D . 完成“一五计划”建设目标的需要
  • 1. (2024八下·期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立足国情,走出了一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安邦定国立根基】

    材料一:1950年,辽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硬是把一千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第二年种上花生和棉花,喜获丰收。梅家村的粮食产量不断增加……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000多万吨,比1949年增长26.9%。农业生产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1. (1) 请指出材料一中反映的历史事件。并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说明该事件的历史影响。
    2. (2) 【敢叫天地换新颜】

      材料二: 1952-1956年国民收入结构表

      年份

      国营

      经济

      合作社

      经济

      公私合

      营经济

      个体

      经济

      资本主

      义经济

      1952

      19.1%

      1.5%

      0.7%

      71.8%

      6.9%

      1956

      32.2%

      53.4%

      7.3%

      7.1%

      趋于零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二变化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该事件如何让“天地换新颜”?

    3. (3) 【而今迈步从头越】

      材料三:

      1952年和1957年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

      【相关链接】

      从工业化发展速度上看……重工业化的速度一直比农业、轻工业高出许多……从工业化的发展动力上看……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工业化主要是政府发动的,是自上而下进行的,具有计划性、强制性。

      ——姜爱林《中国工业化发展的历史变迁》

      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材料三图表反映的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并根据相关链接,说明当时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

  • 1. (2024八下·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国初期,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各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建国初期我国工业状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改变这种状况,新中国采取了什么措施?
    2. (2) 材料二: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图中A、B、C、D、F分别指的是哪些成就?一五计划的完成有何历史意义?

    3. (3) 材料三:正是由于社会主义生产资料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是在没有产生较大社会震荡的情况下,通过几年的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了中国最后一个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顺应时代的需要,完成了对社会生产关系的急剧变革,在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公有制经济基础,使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大改造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怎样的社会变革?

  • 1. (2024八下·期中)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建成了大型汽车生产基地,试制成功了第一架喷气式飞机,建成了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新建了武汉和包头大型炼钢厂、建成了洛阳拖拉机厂和哈尔滨轴承厂,还在兰州建成了大型炼油基地。这说明( )
    A . 东北成为我国工业发展基地 B . 我国初步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 C . 我国钢铁工业已领先于世界 D . 我国实现生产资料所有制转变
  • 1. (2024八下·期中) 新中国经历了若干历史时期,以下历史时期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 巩固新生政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 B .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巩固新生政权——改革开放 C . 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巩固新生政权——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 . 巩固新生政权——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 1. 以下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历史场景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直接相关的是(   )

    ①上海某工厂厂长参加公私合营股东大会       ②武汉人民庆祝长江上第一座大桥通车

    ③大庆石油工人手拉肩扛将钻机运到井场       ④杭州某皮鞋匠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立足国情,准确把握时代特点,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同一个梦想,走出了一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2—1956年国民收入结构表(单位:%)

    年份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2

    19.1

    1.5

    0.7

    71.8

    6.9

    1956

    32.2

    53.4

    7.3

    7.1

    趋于零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二:

    【相关链接】

    从工业化发展速度上看……重工业化的速度一直比农业、轻工业高出许多……从工业化的发展动力上看……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工业化主要是政府发动的,是自上而下进行的,具有计划性、强制性。

    ——姜爱林《中国工业化发展的历史变迁》

    材料三:1954年,毛泽东在谈到宪法时说:“我们的这个宪法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但还不是完全社会主义的宪法。”

    1. (1) 上表数据的变化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该事件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2. (2) 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材料二图表工业产品数据变化和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3. (3) 根据材料二相关链接,说明当时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
    4. (4) 结合所学知识,阐释材料三毛泽东这样说的理由。以上事件的共同积极影响是什么?
  • 1. 下表为“1950年与1957年中国主要资源型工业品产量居世界位次变化表”。 表中,中国位次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

    年份

    原油

    发电量

    煤炭

    粗钢

    1950

    27

    25

    9

    26

    1957

    23

    13

    5

    9

    A . 解放区土地改革的进行 B .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C .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开展 D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
  • 1. 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表中史实与推论对应正确的是( )

    序号

    史实

    推论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中国实现了完全统一

    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

    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

    生产资料公有制向私有制转变

    1953 年抗美援朝胜利

    抵御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①④ D . ②④
  • 1. 据下图可知,“一五”计划的主要目标是( )
    A . 发展中国外交事业 B . 完成土地改革 C . 改变工业落后面貌 D . 推进改革开放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7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