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1九上·杭州期中) 在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新的事物和思想观念影响着中国的社会生活。下列能反映民国时期社会习俗变化的是(    )

    ①旗袍西服中山装,穿着舒适又大方

    ②辫子搭肩三尺长,之乎者也说荒唐

    ③禁缠足,倡女权,男女平等新追求

    ④称先生,道某君,人格平等意义深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 1. (2021九上·余姚月考) 如果你生活在1917年的中国,可能看到的情形(   )

    ①陈独秀在阅读《新青年》杂志

    ②青年学生在热议巴黎和会的内容

    ③报纸刊登倡导婚姻自由的文章

    ④街上在传唱打土豪分田地的歌谣

    A . ①③ B . ①② C . ③④ D . ②④
  • 1. (2021九上·龙湾期中) 据某地方志记载,民国时期某城市“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传统的婚姻观念仍为多数人所坚持   
    ②旧式婚姻因为简便节约更为流行 

    ③大部分国人的思想观念仍有待改变   
    ④婚姻习俗的新旧变迁有一个过程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 1. (2021九上·新昌期中) 观察下列图片,我们不难发现跨入20世纪后,悄然之中,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主要原因是(  )

    A . 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 B . 科举制度的继续推行 C . 工业文明的洗礼 D . 军阀割据和混战
  • 1. (2021九上·乐清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美的物质文明,我们可以完全效仿,可以盲从,搬进来也行得通,如果不管中国自己的风土人情是咋样的,便像学习外国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

    ——《三民主义、民权主义第五讲》

    材料二: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

    1. (1) 材料一体现了谁的思想?除民权主义外,三民主义还包含哪两方面的内容?
    2. (2) 材料一的三民主义是哪一革命的指导思想?该革命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3. (3) 在德先生、赛先生的指导下陈独秀等人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这场运动产生了什么重要的影响?
  • 1. (2023八上·东阳期末)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废除了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等称呼,这说明(   )
    A . 中国的社会习俗得到完全改善 B . 民国政府只注重形式上的东西 C . 民主平等思想得到传播 D . 传统习惯完全被打破
  • 1. (2021九上·洞头期中) 20世纪20年代初,上海旗袍率先吸收欧美服装特点,由传统的宽松肥大、线条平直向窄腰短袖、时髦适体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明了上海(   )
    A . 观念开放,崇洋逐新 B . 经济发展,物质丰富 C . 政治改良,革除陋习 D . 全盘西化,倡导自由
  • 1. (2021八上·海曙期中) 假如你是一位民国初年的记者,你拍摄了许多民国初期社会上的见闻,其中不可能看到是(   )
    A . 街上有人坐汽车出行 B . 男女学生结伴去学校上学 C . 有些人在参加科举考试 D . 报童高举着刊登着“宋案”的报纸
  • 1. (2021九上·淳安期中)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中“先生”的称呼取代了“老爷”“大人”等称谓,鞠躬、握手礼取代跪拜礼。这些变化体现出当时的(   ) 
    A . 婚姻自主意识 B . 崇洋媚外倾向 C . 民族传统风情 D . 自由平等风尚
  • 1. (2021九上·长兴期中) 某人征婚广告称:“(一)女子须不缠足者;(二)须识字者;(三)男子不取妾;(四)男死后,女可再嫁;(五)夫妇如不相和,可离婚。”据所学知识可判断此则广告在中国最早可能出现在(   ) 
    A . 19世纪中期 B . 20世纪初期 C . 20世纪中期 D . 21世纪初期
上一页 6 7 8 9 10 下一页 共3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