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读《青藏地区简图》,回答问题。

    1. (1) 河流A是,发源于省,注入洋。河流C是,注入洋。
    2. (2) 铁路线B是铁路南段,连接这条铁路北段和南段的铁路枢纽是。该铁路的修建结束了自治区不通铁路的历史。
    3. (3) 该区域有我国最大的威水湖泊
  • 1. 下列关于去西藏旅游的四点建议,错误的是( )
    A . 高原地区空气稀薄、缺氧,光照强,可准备氧气袋.防晒品 B . 高原地区昼夜温差大,要带防寒衣物 C . 高原地区人烟稀少,生活垃圾可随手丢弃 D . 要入乡随俗,尊重当地群众的风俗习惯
  • 1. 某旅行团沿世界著名高海拔公路——新藏线219国道旅行,路线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小题。

    1. (1) 旅行团可以看到沿线景观变化为( )
    2. (2) 旅行团成员行程中可品尝到的当地特色美食有(  )

      ①牦牛干   ②粽子   ③海蛎煎   ④青稞酒

  • 1. 下图所示为中国局部年太阳总辐射量,读图完成小题。

    1. (1) 据图判断,下列区域中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是( )
    2. (2) 该区域太阳能资源如此丰富的原因是( )

      ①降水少,日照时间长
      ②纬度高,透明度较高
      ③海拔高,空气稀薄
      ④海拔低,降水较少

  • 1. 每年春秋两季,斑头雁沿着较稳定的路线,在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来回迁徙。读斑头雁某一迁徙路线示意图,回答下题。

    春季,斑头雁从卡纳塔克邦湿地迁徙至青海湖繁殖地的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危险是( )

    A . 喜马拉雅山的复杂地形 B . 帕米尔高原的大风扬沙 C . 西北太平洋的超强台风 D . 恒河三角洲的狂风暴雨
  • 1.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对下列地区的自然人文环境和社会生活、风土人情描述对应正确的是(    )

    ①黄土高原: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湿润炎热——修建夏凉冬暖的窑洞

    ②太湖流域:城镇众多且环湖或沿河分布——临河建屋,有千姿百态的桥梁

    ③青藏高原:耕地很少,牧场广布——靠天养畜的游牧生活,经常去大巴扎购物

    ④吐鲁番盆地:既有连绵的沙漠也有星星点点的绿洲——开凿坎儿井,发展绿洲农业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 我国山河壮美,地形复杂。读“我国沿32°N纬线地形剖面图”,回答下面小题。

    1. (1) 上图反映出我国的地势特点是( )
    2. (2) 图中为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的是( )
    3. (3) 图中A地区最显著的自然特征是( )
  • 1. 穿越高原戈壁,谋划区域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1) 写出青藏铁路沿线经过的我国最大的湖泊A和山脉B的名称。
    2. (2) 请分别指出制约我国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的自然因素。这两个地区在农业发展方面有何相同的有利自然条件?
    3. (3) 指出青藏地区主要的特色旅游资源。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 亚洲水塔,是地球第三极,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战略资源储备基地,是中华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保护地。

    1. (1) 从图1可知,青藏铁路的走向大致是,沿线的主要土地类型有,途经的格尔木位于盆地。
    2. (2) 据图4描述色林错湖面积变化趋势,并综合上述资料分析变化原因。
    3. (3) 请在“亚洲水塔”“地球第三极”中任选其一,从地理的视角进行解释。
  • 1. 某校九年级学生针对青海省脱贫攻坚任务开展研学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资料收集]同学们查阅到,青海省为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大力推广藜麦种植。藜麦富含高蛋白、维生素,被称为“超级谷物”。它原产于南美洲,是一种耐旱、耐寒、喜光的作物,最适合在海拔3000-4 500米的高原或山地生长,青海省多数地区海拔在3000米以上,自然环境非常适合种植藜麦。此外,他们还收集到了图1和图2资料。

    [实地考察]同学们在走访中了解到,政府提供免息贷款,农户都种了几十至上百亩蔡麦,组建合作社,开拓网上销售渠道。在田野里,同学们看到现代农业机械在田间作业,农户们的脸上洋溢着脱贫后的喜悦。

    1. (1) 根据图1和所学知识,指出藜麦原产区的经纬度位置和该地区低海拔山谷地带的农业特色
    2. (2) 依据材料,解释青海省”自然环境非常适合种植藜麦”的理由。
    3. (3) 阐述材料中青海省的做法对其他地区农业发展的启示。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3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