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1922年1月,中国共产党在《先驱》发刊词中提出,“努力研究中国的客观的实际情形,而求得一最合宜的实际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这个方案是指(    )
    A . 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B . 组织领导工人运动 C . 确立国共合作方针 D . 掀起国民革命运动
  • 1. (2018九上·天台月考) 2018年是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经这样评价周恩来:“中国如果没有毛泽东就可能不会燃起革命之火;如果没有周恩来,就会烧成灰烬。”

    材料三:周恩来同志一生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出了卓著功勋……,周恩来同志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抗日战争胜利后,周恩来同志陪同毛泽东同志同国民党进行谈判……在建国前主持起草《共同纲领》……

    ——习近平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1. (1) 周恩来十二岁就提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请你结合当时中国的时局分析他树立远大理想的原因。
    2. (2) 请用长征时期的史实说明中国革命“如果没有周恩来,就会烧成灰烬”。
    3. (3) 习近平称周恩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做出了卓著功勋,请用材料三中的事件印证此观点。
  • 1. (2018九上·兴海月考) 报纸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有这样一段话:魏源说:技不如人。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我革命。对文中所说的四人认识正确的是(    )
    A . 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 B . 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 C . 都直接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D . 四人的斗争对象和斗争方式基本一致
  • 1.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指出:“在近代中国变革的道路上,如果说19世纪最后几年的时代象征是康有为,那么到了20世纪初年则进入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时代。”康有为和孙中山分别代表的变革事业其实都是( )

    ①旨在推翻清王朝统治的民族革命             ②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③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后的杰作       ④中国在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后的抗争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1. 如果请你担任历史纪录片《国父孙中山》的导演,在反映当时的历史情境是,应该出现的画面是(    )

    ①创建兴中会  ②提出三民主义思想  ③领导北伐战争 ④主持召开国民党一大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1. 鉴湖女侠秋瑾(1875—1907)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女性民主革命家。以下历史事件中她能见证的是(    )

    A . 黄花岗起义 B . 武昌起义 C . 中国同盟会成立 D . 溥仪下诏退位
  • 1. 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中提出通过改革土地制度,使劳动者摆脱贫困,做到“家给人足”。“三民主义”中具体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 . 民主主义 B . 民族主义 C . 民权主义 D . 民生主义
  • 1.

    人物评价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下列对图片人物评价正确的是(    )


    ①领导了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②成立了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③提出了三民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④促成国共二次合作,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A . ②③ B . ①② C . ③④ D . ①③
  • 1. 1903年,写成二万多字的《革命军》,积极宣传革命与共和国思想的知识分子是(     )


    A . 梁启超 B . 康有为 C . 邹容    D . 陈天华
  • 1. (2017九上·台州期中) 2016年是毛泽东主席逝世40周年、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两人都是近代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他们的书信和文章,是研究中国20世纪历史的重要资料。

    材料一:“以农为经,以商为纬,本末备具,巨细毕赅,是即强兵富国之先声,治国平天下之枢纽也。”孙中山从中国国情出发,高度肯定农民的长处,……主张“耕者有其田”。

    ——选自《农功》(孙中山著于19世纪90年代)

    材料二: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户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农民运动不急速地做起来,农民问题不会解决;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

    ——毛泽东《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1926年9月)

    材料三:恩来诸同志回延安,称述先生盛德,钦佩无余……泽东坚决相信,国共两党之长期团结,必能支持长期战争,敌虽凶顽,终必失败;而我四万万五千万人之中华民族,终必能……驱逐顽寇,而使自己雄立于东亚。

    ——选自毛泽东1938年《致蒋书信》

    1. (1) 为实现“耕者有其田”,孙中山后来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
    2. (2)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从国民革命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的认识有了怎样的发展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为实现农民“耕者有其田”在农村根据地进行了什么革命,采取了哪些具体内容?
    3. (3) 运用史实,印证“敌虽凶顽,终必失败”这一预言的正确性。
上一页 4 5 6 7 8 下一页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