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19九上·椒江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方今强邻还列,虎视鹰瞵,久垂涎于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之饶。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实勘虑于目前。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领。”——孙中山

    ——摘自1903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的演说

    材料二:凤凰网曾经做过“你认为哪座城市最能代表辛亥革命”问卷调查统计,统计结果见下面图表。

    材料三:

    1. (1) 根据材料一,描述20世纪初中国政治、经济局势。
    2. (2) 材料二中武汉、广州得票率位居问卷前两位,请选择其中一座城市并说明当选理由。
    3. (3) 据材料三提供的图片信息,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影响。
  • 1. (2019九上·台州月考) 下边是1908年《申报》上刊登的一幅反映清末立宪的漫画,从漫画中可以得出清政府的“新政”和立宪必然失败的原因是(    )

    A . 革命形势风起云涌 B . 未触及腐朽的封建制度 C . 资产阶级革命组织建立 D . 清政府没有实行“新政”
  • 1. (2019九上·诸暨月考) 每个人一生中都有自己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三人的选择都是为了(    )
    A . 挽救中华民族 B . 实行君主立宪制 C . 推翻清朝政府 D . 建立民主共和国
  • 1. “师夷长技”、“变法图强”、“民族、民权、民生”所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
    A . 侵略与屈辱 B . 救亡与探索 C . 反抗与斗争 D . 半殖民地化的过程
  • 1. 报纸、杂志是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进行舆论宣传的重要工具。下列表述有误的是( )
    A . 鸦片战争后,在北京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最著名的中文报刊 B .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 C . 陈独秀等以《新育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 D . 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宣传马克思主义
  • 1. (2019九上·天台月考) “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此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 镇南关起义  B . 武昌起义     C . 黄花岗起义     D . 皖浙起义
  • 1.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


    A . 兴中会       B . 光复会     C . 华兴会 D . 中国同盟会
  • 1. 近代百年,风云变幻,国共两党各显风流。书写了那个时代最厚重的历史篇章。

    材料一:924年1月,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成。……孙中山拟定的最重要的措施,是在黄埔建立一个训练军官的军事学校,进行标准化的军事训练和向学生灌输共同的革命思想。……北伐军向全世界发表声明,说明了北伐的爱国目的:从军阀手中解放中国,赢得在各国中的正当的平等地位。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全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1937年7月8日,中共中央向全国发表号召抗战的宣言

    “因为我们是弱国,所以不可求战;……但到了必不得已时,我们不能不应战。……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讲话

    1. (1) 依据材料一,概括黄埔军校的办学方针及北伐战争的目的。
    2. (2)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请你简要分析一下促成国共合作的过程。这一次合作有什么伟大的历史意义?
    3. (3) 从国共两次合作的结果来看,你有何启示?
  • 1. 一百多年前,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了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俄罗斯.自北方,包我三面;英吉利,假通商,毒计中藏。法兰西,占广州,窥伺黔桂;德意志,胶州领,虎视东方。新日本,取台湾,再图福建;美利坚,也想要,割土分疆。这中国,那一点,我还有分?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压制我,众汉人,拱手降洋。

    ——陈天华《猛回头》内容摘录

    材料二:皇帝……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辛亥革命后,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中国近代历史》

    材料三:同盟会提出决断性民族主义的口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显然,最初同盟会已把满族排除在帝国之外,同时也把关外的满洲土地排除在帝国之外……孙中山很快就认识到这是个问题,并且发生一定程度的转变。1906年,孙中山说“民族革命是要尽灭满洲民族,这话大错。……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

    1. (1) 据材料一,概括辛亥革俞前中国的社会状况。
    2. (2) 据材料二,“新纪元”是指什么?辛亥革命为“新纪元”的到来创造了哪些条件?
    3. (3) 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武昌起义后口号从“驱除鞑虏”改为“五族共和”的原因。
  • 1. 阅读下面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统计表。中国民族工业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拥有厂家

    拥有资本

    工人人数

    1913

    689家

    33亿元

    27万多

    1920

    1795家

    50亿元

    55万多

    A . 清政府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 B . 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大量外国资本 C . 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D . 民族工业打败了列强在华的企业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