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生物学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襄模拟) 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环境,努力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沙这一生命共同体”医景,我们努力学习,提升素养。结合图1(某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的关系图)和图2(图1中构成一条食物链的甲、乙、丙3种生物的相对数量图)、分析回答问题:
    1. (1) 该生态系统中,猫头鹰与蛇的关系是;脊椎动物中的变温动物有;请写出与青蛙有关的食物链
    2. (2) 分析图2,丙可代表的动物是 ;请列举生物甲与其生活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至少1条)。
    3. (3) 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特点是沿食物链或食物网单向流动,逐级
    4. (4) 施用化学药物灭害虫会影响生态平衡。为保护环境。在既不伤害天敌又不污染环境的情况下,可以利用方法.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 1. (2024·丰润模拟) 某生物兴趣小组为践行“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的理念,开展了如下探究实验。

    (一)堆肥制作

    1.设计制作小型堆肥桶(如图)

    2.准备堆肥材料

    厨余垃圾若干、EM菌一包(EM 菌是由乳酸菌等多种微生物复合而成的一种微生物菌制剂)

    3.进行堆肥

    在滤网层上均匀地放入约5cm厚的厨余垃圾,并均匀撒入约20gEM菌……依次重复这两个步骤,直至堆肥桶中装满厨余垃圾。盖上桶盖,将堆肥桶置于阴凉通风处。

    4.观察记录

    组别

    1

    将500g土壤平均分配到两个花盆中,将大小相同、发芽情况相近的若干土豆块均分后,分别埋入花盆中距离土壤表面以下3cm处, 花盆分别标记为甲和乙, 均置于光照充足且通风处

    2

    将液肥以适宜比例稀释, 每隔一天向盆内浇入适量稀释液肥

    每隔一天浇入与稀释液肥    ▲    的清水

    3

    10天后分别测量甲、乙两组土豆的株高和茎的周长, 取平均值

    每天定时记录桶内变化及出液情况。5天后堆肥桶内出现黏稠状的淡黄色液体,散发出较强的酸味,从堆肥桶的龙头处收集液肥。

    (二)液肥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请分析回答:

    1. (1) 堆肥过程中,加入的EM菌扮演的角色是(填“生产者”、“消费者”或“分解者”)。堆肥桶盖上桶盖的目的是营造(填“有氧”或“无氧”)环境,利于发酵。
    2. (2) 实验过程中选用大小相同、发芽情况相近的土豆块的目的是
    3. (3) 乙组每隔一天应浇入与稀释液肥(填“等量”或“不等量”)的清水,设置甲、乙两组是为了形成 实验,使实验更有说服力。
    4. (4) 测量甲、乙两组土豆的株高和茎的周长,取平均值的目的是
    5. (5) 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甲组土豆株高和茎周长的平均值均(填“>”、“=”或“的平均值,说明液肥能促进植物的生长,验证了“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 1. (2024八下·仙桃月考) 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蕴含着很多生物学道理。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说明草和豆两种生物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B . “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中白居易描绘母燕育雏是先天性行为 C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主要体现了光照对生物的影响 D .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明微生物参与物质循环
  • 1. (2024八下·汉川月考) 下列诗句和谚语中所蕴涵的生物学知识,叙述错误的是( )
    A .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包含食物链是:蝉→螳螂→黄雀 B .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体现动物的繁殖行为 C . “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使水变绿的主要是藻类植物 D .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
  • 1. (2024八下·成都会考) 图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根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 (1) 该图显示的食物网中共有条食物链,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
    2. (2) 如果人类大量围捕猎狐狸,野兔和老鼠的数量在短时间内会,但随着人类捕杀的停止,这样的趋势会慢慢消失。说明生态系统有的能力;但如果人类一意孤行,对狐狸赶尽杀绝,那这个生态系统就将被破坏,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这种能力是的。
    3. (3) 该生态系统中,蛇与鹰的关系是。它们食物中的有机物的最终来源于,而能量最终来源于。所以,草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者
    4. (4) 要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非生物部分,图中还缺少和真菌,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者。
  • 1. (2024八下·成都期中) 如下图所示为某同学精心绘制的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请分析回答:

    1. (1) 该生态系统包含条食物链。请你写出图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
    2. (2) 要使该食物网成为一个生态系统,需加的成分是
    3. (3) 鹰和蛇的关系有
    4. (4) 图中①和②,可以代表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是
    5. (5) 若该草原为了杀灭害虫,喷洒了一种含有机汞的农药,则一段时间后体内残留有机汞最多的生物是
    6. (6) 在该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食草昆虫、鼠、兔子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弱者,但在自然界中仍然生存和繁衍后代,按照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这是的结果。
    7. (7) 如下图表示该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这些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那么在这条食物链中,能量流动的方向是____(填字母)。

  • 1. (2024·长沙会考)  自然界乌鸦与狼群有一种奇妙关系:乌鸦对食物的叫声是狼发现食物的警报器,狼的到来可将猎物的皮毛撕开,方便乌鸦用喙啄肉。乌鸦与狼的关系是(  )
    A . 捕食 B . 竞争 C . 寄生 D . 合作
  • 1. (2024八下·江城中考模拟)  下图是某湿地公园内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简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 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 B . 浮游动物和鱼之间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 C . 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仅缺少非生物成分 D . 如果该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污染,一段时间后,体内重金属浓度最高的生物是浮游植物
  • 1. (2024八下·新丰期中) 我国劳动人民应用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即水稻种植与虾、鱼,蟹、鳖或泥鳅等水产动物养殖有机结合),达到稳粮增收、稻渔双赢效果,助力乡村振兴。某科技小组探究了5种稻渔模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如图。

    1. (1) 本实验的变量是,实验中所用水稻的,施肥量和环境条件等应保持一致。通过实验,能减小实验误差。
    2. (2) 与只种水稻相比,5种稻渔模式的水稻产量均有所。图中模式的水稻产量最高,其原因可能是:动物的爬行和挖穴活动有助于,促进水稻根的呼吸作用,进而促进水稻的生长。
    3. (3) 实践表明,稻渔模式能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主要原因有:水产动物会吃害虫,体现稻渔的关系:水产动物的粪便会被分解成无机物,被水稻吸收。
    4. (4) 农业农村部鼓励各地区因地制宜推广稻鱼鸭复合种养模式。某同学受此启发,认为可把鸡引入以上5种稻渔模式。你觉得该想法是否可行,说说你的理由(写出一条即)
  • 1. (2024八下·长沙期中) 如图是某个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A、B、C、D、E分别表示不同的生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图中A、D是生产者                 B . 图中共有5条食物链 C . 有毒物质在C体内积累最多 D . C与E之间只有捕食关系
1 2 3 4 5 下一页 共24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