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生物学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九下·盐都模拟) 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原始生命是诞生于原始海洋 B . 化石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 C . 脊椎动物的进化顺序是:鱼类→爬行类→两栖类→鸟类、哺乳类 D . 长颈鹿的长颈是由于长期自然选择而形成的
  • 1. (2024九下·冠县模拟) 地球上从出现原始生命到形成今天这样丰富多彩的生物界,是一个漫长的进化过程。如图所示,图1是复原的郑氏始孔子鸟形态图,图2及表格为一些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比较。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猴子

    乌龟

    金枪鱼

    小麦

    酵母菌

    1

    12

    13

    15

    21

    35

    44

    1. (1) 美国学者米勒通过模拟实验探究了地球上生命起源的过程,他的实验表明: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最终这些物质汇集到中,形成了原始的生命。
    2. (2) 图1是生活在距今约1.31亿年前的郑氏始孔子鸟,没有人亲眼见过这种动物,科学家是通过这个重要证据来研究它的。郑氏始孔子鸟这种动物既像鸟,又像爬行动物,由此可以推断,鸟类可能是由进化而来的。
    3. (3) 如图2表格中的数字表示相应物种的细胞色素C与人的细胞色素C不同的氨基酸数目,据此分析表格中的物种与人亲缘关系最近是。对生物亲缘关系的比较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追溯生物进化的历程,得到图2的进化分枝图,图中的①是表格中的
    4. (4) 按照达尔文的进化理论,生物进化的原因是自然选择。这一理论认为,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大量的后代为了获取足够的食物和生存空间而进行,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能够环境,生存下来并将有利变异遗传给后代,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
  • 1. (2024·苏州) 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水稻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属于禾本科稻属。它的花按一定顺序排列,着生在特殊的总花轴上,形成花序。花序上的花称为小花。自然状态下,水稻大多进行自花传粉,即花药中成熟的花粉落在同一朵花的柱头上,受精后发育成稻谷。稻谷成熟后需要收割、晾晒或烘干,再经过碾米、熟化、脱壳、精制等多道工序,才成为我们熟悉的大米(精白米)。

    中国是世界上水稻栽培历史最悠久的国家,早在1万年前就开始驯化栽培水稻。现在的栽培稻和野生稻祖先的差别很大,野生稻匍匐生长,籽粒成熟后会一粒粒掉落,不利于收割;而栽培稻直立生长,不易落粒,且穗型紧凑,产量较高。我们的祖先根据自己的需要挑选作物,但是不知道作物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变化。现在我们知道,这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水稻遗传物质改变,使其性状发生变化。无论是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水稻杂交,培育出的高产杂交水稻,还是神舟十四号在“问天”实验舱进行水稻种植,成功获得的“太空稻”种子,本质上都是改变水稻的遗传物质。

     

    1. (1) 观察水稻花的部分结构示意图,能正确表示自然状态下水稻的传粉方向是(   )

    2. (2) 向米饭滴加碘液后饭粒会变蓝,遇碘液变蓝的结构是(   )
    3. (3) 观察资料中由稻谷制成精白米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4. (4) 从野生水稻到普通水稻,再到高产杂交水稻、太空水稻,这些不同水稻品种的形成是(   )
    5. (5) 下列关于水稻选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
  • 1. (2024·苏州) 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植物的感夜运动是指某些植物叶片的昼夜节律性运动,每天晚上叶片闭合,第二天再打开。具有感夜运动的植物大多通过叶枕完成该运动。叶枕是叶基部膨大的部位,内有可改变形状和大小的运动细胞。受光照、温度、内部物质等多种因素的调控,多种无机盐离子及水分子可进出运动细胞,其膨胀收缩导致了叶片的张开闭合。

    具有感夜运动的植物叶片常出现一种有趣的昆虫损伤模式:叶子上有对称的洞,这是因为昆虫在树叶折叠时以树叶为食。科学家由此受到启发,探索能否在植物化石中发现这种损伤,进而研究感夜运动的进化史。我国科研团队在一种已灭绝的大羽羊齿类植物化石(约3亿年前至2.5亿年前)上发现了这种昆虫损伤的独特模式。随后在更多的化石标本中也发现相同的昆虫损伤。研究结果表明,化石不仅可以推断动植物的结构,还可以推断其行为特征,未来我们可以从化石标本中破译古生物的更多生物学特征。

    1. (1) 叶枕运动细胞中控制多种无机盐离子进出细胞的结构是(   )
    2. (2) 无机盐离子进出叶枕运动细胞导致其膨胀收缩,进而使叶片张开闭合。这体现了无机盐离子(   )
    3. (3) 科学家常用豆科植物研究感夜运动,下图是部分豆科植物的分类图解,其中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4. (4) 下图叶片上的小圈代表昆虫损伤,其中不能作为该植物具有感夜运动的证据是(   )
    5. (5) 分析上述资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1. (2024八下·凤城模拟) 下列与生物进化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各种生物之间有着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 B . 地球生物总的进化趋势是从陆生到水生 C . 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D . 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 1. (2024八下·淮北期中)  鸟的种类繁多,而牛有奶牛和耕牛之分,这两种现象(  )
    A . 都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 . 分别是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结果 C . 都是长期人工选择的结果 D . 分别是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结果
  • 1. (2024八下·淮北期中)  下列生物中,在地球上出现时间最早是(  )
    A . 原核生物 B . 真菌 C . 原生动物 D . 藻类
  • 1. (2024八下·淮北期中) 已知甲物种的化石比乙物种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晚得多,由此可知(    )
    A . 甲物种比乙物种的数量多 B . 甲物种比乙物种的结构复杂 C . 甲物种一定是由乙物种进化而来的 D . 乙物种一定是由甲物种进化而来的
  • 1. (2024八下·淮北期中)  为研究生物进化的历程,科学家们最依赖最可靠的证据是( )
    A . 化石 B . 骨骼 C . 岩浆 D . 地层
  • 1. (2024九下·夏津模拟) 高粱在《食物本草》中有“五符之精、百谷之长”的盛誉,是世界四大谷物之一。一望无际的鲁北平原上,当年就大面积地种植过抗盐碱、抗旱涝的高粱作物。

    1. (1) 高粱属于单子叶植物,其营养物质主要储存在图1的[        ]中。[②]胚是新高粱的幼体,其中的将来发育成高粱的根。
    2. (2) 高粱果实外包有颖壳。如图2所示,野生高粱的颖壳将果实完全包裹,起到保护果实的作用。人们在栽培高粱的过程中,偶然发现颖壳不完整、对果实包裹程度降低的植株,这在遗传学中称为现象。由于颖壳不完整的性状便于人工去壳收获果实,人们便对其进行一代代的,最终形成了栽培高粱品种。
    3. (3)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片段。我国科研人员发现了控制颖壳完整程度的关键基因,利用该基因可快速培育出颖壳不完整的新品种。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下列叙述正确的选项有

      a.可研究该基因包含哪条染色体,为进一步生产应用奠定基础

      b.可进行杂交实验,明确该基因的显隐性,为育种奠定基础

      c.可将控制颖壳不完整的基因转移到其它有颖壳作物中,提高果实收获效率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69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