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生物学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八下·衡阳开学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地球上自从35亿年前出现生命以来,已有5亿种生物存在,如今绝大多数已经消失。地质年代物种灭绝的速度极为缓慢,鸟类平均300年灭绝1种,兽类平均8000年灭绝1种。到1600年至1700年,每10年灭绝1种动物;从1850年到1950年,鸟兽的平均灭绝速度为每年1种。

    材料二:一项研究显示了哺乳类和鸟类濒危或受到威胁的原因,如下表所示:

    原因

    偷猎

    栖息地丧失

    外来物种的影响

    其他原因

    鸟类

    20%

    60%

    12%

    8%

    哺乳类

    31%

    32%

    17%

    20%

    材料三:目前我国各地采用的垃圾处理方法基本上都是掩埋法,生活垃圾在埋入土中后很快就被细菌等微生物降解,但如果我们用塑料袋把垃圾包起来,不仅延缓了垃圾消失时间,而且造成不可挽救的危害,这是“垃圾袋装化”的最大弊病。

    1. (1) 由材料一可知,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主要体现为
    2. (2) 由材料二可知,哺乳类和鸟类濒危或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 ,保护哺乳类和鸟类最有效的措施是
    3. (3) 由材料三可知,“垃圾袋装化”危害的主要原因是
    4. (4) 结合生活实际和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如何参与保护环境:(答一条即可)
  • 1. (2024八下·邯郸月考)  生物圈是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我们必须保护生物圈。下列述正确的是(  )
    A . 人口过快增长不会带来自然资源匮乏问题 B . 对污水、垃圾无害化处理可减轻环境污染 C . 生物资源无需保护就能实现可持续开发利用 D . 多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不能缓解空气污染
  • 1. (2024八上·苍梧期末)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彰显大国责任担当,我国政府提出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和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实现该目标,主要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两方面入手。下列举措不利于达成目标的是(  )
    A . 大力植树造林 B . 进行垃圾分类 C . 倡导节约资源 D . 将工业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中
  • 1. (2024七上·扶绥期末) 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要像爱护眼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以下与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不符合的是( )
    A . 为维持好碳一氧平衡,大力提倡植树造林 B . 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C . 为了减轻“温室效应”,多开空调 D . 为保护赖以生存的水环境,生活污水、工业废水要处理后排放
  • 1. (2024八上·青县期末) 某地区鼠害严重,人们可以采取的最佳防治鼠害措施是( )
    A . 大量投放鼠药,把老鼠全部毒死 B . 经常发动群众四处围捕老鼠 C . 保护好粮仓,使老鼠断粮 D . 禁止捕杀蛇、猫头鹰等鼠类天敌
  • 1. (2024七上·乐亭期末) 为保护环境而提倡的“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中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降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下列各项属于“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

    ①提倡以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

    ②农田秸秆焚烧处理

    ③少开空调、少吹风扇

    ④电脑始终处于待机状态

    ⑤少看电视,多做户外运动

    ⑥购物时自带环保袋,减少使用塑料袋

    A . ①③⑤⑥ B . ①②③⑤ C . ①②③⑥ D . ②④⑤
  • 1. (2024七上·清远期末) 温室效应导致海冰面积减少,帝企鹅的正常繁殖受到影响。以下措施不能减缓温室效应的是(    )
    A . 植树造林 B . 绿色出行 C . 退耕还林 D . 围湖造田
  • 1. (2024七上·简阳期末) 2023年6月5日是第50个世界环境日,口号是“减塑捡塑”,将重点关注塑料污染的解决方案。在这个大背景下,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号召全社会参与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引导全社会做生态文明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塑料矿泉水空瓶应放入的垃圾桶是(  )
    A . B . C . D .
  • 1. (2024七上·大庆期末) 大气中某种物质含量的升高能引起“温室效应”,这种物质是(  )

    A . 二氧化碳 B . 氧气 C . 水蒸气 D . 空气
  • 1. (2024七上·绥化期末) 中国向世界展现出越来越多的大国担当。我国在全球气候治理方面提出了“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等目标承诺。碳达峰、碳中和的提出,为全球气候治理体系贡献了独有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碳达峰是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碳中和是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途径,采取各种措施使消耗的二氧化碳和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相等。

    1. (1) 植树造林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主要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实现的。右图为光合作用示意图,其中①代表的物质是;②代表的物质是
    2. (2)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维持生物圈的碳一氧平衡,还能制造有机物,养育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某学生设计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下图是他的实验步骤,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①步骤A是将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此步骤能不能省略?

      ②本实验的变量为

      ③实验现象:滴加碘液后,发现叶片的见光部分(选填“变蓝”或“不变蓝”)。

      ④通过实验可知: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

    3. (3) 为了早日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每个人都应从点滴做起,做节能低碳的行动者。除了植树造林,你还能做些什么呢?(写出一条即可)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8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