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思想政治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黄陂模拟) 2024年3月1日, “英雄花开英雄城”2024广州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系列活动在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启动。活动围绕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带动全城全域全面传承弘扬红色文化。下列为此活动拟写的新闻标题,你认为最合适的是(   )
    A . 传承红色基因 激发爱国热情 B . 坚持守正创新 发展文化产业 C . 彰显英雄本色 实现自我价值 D . 厚植家国情怀 丰富文化产品
  • 1. (2024·东阳模拟) 2024年“欢乐春节”吉祥物——“吉祥龙”在中国龙的典型艺术造型特征的基础上,创造性融入元宝、祥云纹、京剧脸谱等中华传统文化元素,表达中华文化对平安喜乐的美好期冀与追求。这一形象为全球的中国春节庆祝活动带来新元素、新亮点。这说明( )

    ①在文化发展中自信应成为国际传播的底色

    ②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③中华文化有其独特魅力和价值

    ④文化交流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 (2024·东阳模拟) 电影《热辣滚烫》讲述了脱离社会多年无所事事的女主人公在克服种种考验后开启滚烫人生的故事,其中的经典台词“人活着,总得拼一次”鼓舞了因就业、求学、身材容貌等问题而深陷焦虑和迷茫的年轻人。这表明( )

    ①文化具有民族性,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②文化创作要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

    ③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④实现人生价值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 (2024·宜宾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坚持的“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提出的“第二个结合”。“第二个结合”,是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时空和作用上的差异,但在内容领域、观点见解、思维方式等方面又有诸多通达相融之处。毛泽东同志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对中国传统“民为邦本”思想进行改造,提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的著名论断;将《汉书》中“修学好古,实事求是”的实证与考据方法进行创新转化,赋予“实事求是”以新的内涵,用以揭示辩证唯物主义的精神实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与理论论述中,巧用中华文化名言名句,激活其内蕴的合理因素,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如从九州共贯到中华民族共同体,从万物并育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富民厚生到共同富裕等。这既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嫁接联通,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呈现出愈加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又以唯物辩证法激活了传统文化的内在活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出应有的当代气韵与时代风采。

    1. (1) 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分析“第二个结合”对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
    2. (2) “第二个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结果是互相成就。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3. (3) 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至上性和优先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也有许多强调“实践”古语,请你列举两句。
  • 1. (2024·宁波模拟) 龙年春晚节目《看动画片的我们长大了》,聚集了来自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他们通过演唱经典动画片主题曲,讲述着自己的成长故事。无论是歌声还是歌词,都充满了回忆和感动,引发青年观众的共鸣。这说明( )

    ①文化发展要体现时代特征,才有恒久魅力

    ②优秀文化塑造人,能影响青年价值观塑造

    ③青年群体更容易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

    ④文化创作必须坚持以人民中心的创作导向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 (2024·宁波模拟) 浙江青田“穿越千年的稻鱼文化”如今依靠科学种养实现了“一亩田、百斤鱼、千斤粮、万元钱”。不仅如此,通过“南南合作”,青田稻鱼共生模式被尼日利亚成功引入这项凝结着中国传统农业智慧、传承千年的稻鱼文化在全球熠熠生辉。材料告诉我们( )

    ①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②提升传统文化内涵,彰显独特魅力

    ③发挥文化引领作用,彰显文化自信        
    ④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受益者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 (2024·嘉兴模拟)  某县整合县文联、艺术馆、高校、院团等资源,与有需求有特色的乡村结对建立乡村文艺共同体。随着合作不断走深,摄影村、戏曲村、书法村等一批特色艺术乡村不断涌现,串联起乡村振兴的文化图谱。这启示我们,在文化发展中要( )
    A . 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B . 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 C . 充分发挥文艺工作者主体作用 D . 建立健全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
  • 1. (2024·嘉兴模拟)  2024甲辰龙年,“龘”字一跃火出了圈。“龘”出自第一部楷书字典《玉篇》,音同“沓(dá)”,形容龙腾飞的样子,昂扬而热烈。“龙行龘龘”的新年祝福体现我们对未来的美好期待。从“龘”字的流行中,可以看到( )

    ①中华民族向上追求的精神风貌

    ②中华文化在交流互鉴中向前发展

    ③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

    ④中华文化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 (2024·东阳模拟) 国内首部文生视频AI系列动画片《千秋诗颂》,通过AI人工智能技术呈现水墨国风的诗词动画,讲述中华经典诗词中的家国情怀和人间真情,首播收视率在所有上星频道动画片中高居第一。由此可见,该片首播告捷得益于( )

    ①利用科技创新,增强国人对古典文学的情感共鸣

    ②坚持现代与传统双向奔赴,展现中华文脉勃勃生机

    ③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质传播

    ④真实还原古诗词场景,表达古诗词悠远意境和国风色彩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 (2024高三下·德阳模拟) 据初步统计,2024年春节假期全国举办“村晚”戏曲进乡村、新年画、图书馆里过大年等群众文化活动约15万场,线上线下约6.69亿人次参与;春节假期全国营业性演出场次1.63万场,同比增长52.10%;春节假期国内旅游出游4.74亿人次,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6326.87亿元。这主要得益于( )

    ①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文旅产业经济效益增长

    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居民收入水平持续增长

    ③国家旅游资源丰富,特色年俗旅游的成本低

    ④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升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