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思想政治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河北模拟) 在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勉励大家:“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挥洒汗水,每一个平凡的人都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人民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最大依靠。”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我们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接踵而至,大仗一个接一个,每一仗都是靠全体人民团结奋斗、顽强斗争闯过来的。这告诉我们( )

    ①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发挥伟大斗争的决定作用

    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

    ③推进伟大事业,既要敢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

    ④中国梦最深厚的源泉在于人民,要依靠人民来实现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 (2024·浙江模拟)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必须践行好“大农业观”,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

    材料一  在传统农业观的指导下,我国农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成功解决了粮食和畜产品供给严重短缺的问题,但也存在产业规模小、布局散、链条短、产业产品竞争力不足等问题。为了适应新时代农业发展的需求,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我国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大农业观应运而生。它要求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并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定树立大农业观,有助于推动农业产业链的完善、农业资源的整合,实现农业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

    材料二 H县秉持“大农业观”,立足本地资源优势,精准谋划发展政策,着力发展戈壁节水生态农业。为攻破技术难关,该县依托当地科研院校人才技术优势,积极组建农业专家服务团队,给当地农民提供技术培训和跟踪指导服务。经过长期努力,以戈壁设施农业、食用菌、绿色农产品加工等为主的戈壁节水生态农业迅速崛起。如今,当地走出了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实现了农民增收、产业兴旺、生态改善。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结合材料一,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简要分析“大农业观”所蕴含的哲学智慧。
    2. (2) 结合材料二,说明H县是如何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的?
    3. (3)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请你以“践行大农业观”为主题,围绕“青春铸就伟大梦想”,向广大青年学生发出倡议。要求:紧扣主题,简要撰写倡议内容;字数不超过70字。
  • 1. (2024·南充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前,互联网已深深融入亿万群众的生活之中,正能量网络精品通过互联网的广泛传播,让正能量声量更大、主旋律更高昂,进而鼓舞、激励、引领人们,汇聚起奋进新征程的强大动力。

    近日,中央网信办主办的2023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征集展播活动结果揭晓,550件网络正能量作品脱颖而出。在这些正能量网络精品里,我们听见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看见挺膺担当的青春榜样。西藏山南军分区某团在海拔4800多米的哨所,常年冰雪封裹、寒气袭人,一茬茬戍边官兵用青春和忠诚守护着祖国的边防线。无独有偶,选调生阿泰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扎根祖国北疆边境呼伦贝尔草原,在基层经风雨、长才干……许多“90后”乃至“00后”成为故事的主角,他们勇担建设祖国的使命,一次次在人民需要的时刻挺身而出,用青春奋斗汇聚起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中国网络正能量,汇聚合力筑梦新时代。通过正能量作品,我们看到无数凝聚力量的榜样人物和奉献身影。其中既蕴含着强劲的榜样力量,也诠释着平凡人的坚守奋斗。展播活动就是将这些人物、事迹、作品汇集到一起,让线上线下同频共振,让正能量“裂变”于网络空间之中。当有越来越多人点赞、关注他们时,也会推动更多人传播真善美、弘扬正能量,激励、鼓舞更多人勇毅前行。

    1. (1) 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性原理,分析当代青年应如何弘扬中国正能量。
    2. (2) 中国网络正能量,汇聚合力筑梦新时代。请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3. (3) “凝聚强国力量,共铸复兴伟业”。中国梦,是民族梦,是国家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需要每个逐梦人发挥自己的正能量。某班拟举行“强国复兴有我”主题班会,请你撰写两条发言提纲。(要求:每条提纲不超过20个字)
  • 1. (2024·张家口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3月5日至11日,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举行,“新质生产力”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材料一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要防止一哄而上,也不要搞一种模式。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他还强调,江苏发展新质生产力具备良好的条件和能力,要突出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个重点,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使江苏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知识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未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迫切需要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要加大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加快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1. (1) 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分析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
    2. (2) 结合材料二,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以“做新时代的创新型人才,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为主题,撰写一篇时政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200字左右。

  • 1. (2024·曲靖模拟) 2024年1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就2023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发布会。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1260582亿元,同比增长5.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1495亿元,同比增长7.2%,总量创历史新高;服务业增长较快,同比增长5.8%。这些成绩的取得( )

    ①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②得益于十四亿中国人民为实现伟大梦想的努力奋斗

    ③佐证了改革开放是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④在于发挥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决定作用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 (2024·衡阳模拟) 青年时代,毛泽东同志就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壮志豪情,立下拯救民族于危难的远大志向,投身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在反复比较和鉴别中,毅然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选择了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崇高理想,从此一生追寻,矢志不移。青年毛泽东的奋斗历程启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 )

    ①坚定理想信念,让梦想在奋斗中升华 ②立志报效祖国,让青春在奉献中闪光

    ③引领时代潮流,让才干在学习中增长 ④勇于自我革命,让自我在实践中放飞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 (2024·汕头模拟)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中国人民久久为功的磨砺,中国的创新动力、发展活力勃发奔涌。C919大飞机实现商飞,神舟家族太空接力,“奋斗者”号极限深潜。以上成就的取得,说明( )

    ①高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同心圆

    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深厚源泉在于人民

    ③科技创新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引领当代中国进步的唯一正确道路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 (2024高二下·浙江期中) 过去一年,中国声音在国际上越来越响亮,越来越多人希望了解更多中国故事。中国故事可谓精彩纷呈。首先是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国共产党100多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顽强拼搏,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历史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这是中国故事中最耀眼的主题。中国故事说到底是中国人民的故事。14亿多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接力奋斗,通过辛勤劳动追求幸福生活,这是中国故事中最精彩的篇章。中国故事也是中国和世界相互成就的故事。中国始终将自身发展同各国的共同发展联系起来,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既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这是中国故事中最宏大的叙事。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是中国故事中最耀眼的主题?
    2. (2) 说明精彩纷呈的中国故事体现了怎样的中国梦?
  • 1. (2024高二下·浙江期中) 乌克兰危机,路在何方?

    材料一:美国的情报网络遍布地球每一个角落,精准地预告了俄罗斯将会对乌克兰采取军事行动,精准地预告了最近莫斯科大型音乐会上的恐怖袭击。美国还不断拱火浇油,借俄乌冲突大发其财。美联储数据显示,美国国防和航天领域的工业产值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增长了17.5%。607亿美元被指定用于乌克兰,其中64%实际上回流至美国国防工业,启动和扩大武器弹药生产线,并为40个州提供了就业支持。同时,在截至去年9月的一年里,美国800多亿美元的重大军火交易中约500亿美元卖给了欧洲盟国,这是历史正常水平的五倍多。

    材料二:2024年3月欧盟峰会上,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均表示,向乌克兰提供更多武器会导致俄乌冲突升级,军援乌克兰无助于解决当前危机。瑞典跨国和平与未来研究基金会创始人扬.奥贝里说,“过去两年,欧盟打破了自己设定的所有限制。外交思维不复存在,只剩下军事思维。如此下去,通过谈判解决乌克兰危机并实现和平将越来越不可能。武器无法解决欧洲安全困境,也无法带来持久和平。”

    材料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担心乌克兰危机会带来“多输”后果,愿意创造条件探索可靠的解决出路。在乌克兰问题上,中方始终秉持客观公正立场,兼顾各方利益和合理关切,坚持劝和促谈,建立起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安全框架。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中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根据材料一,就维护国家安全问题谈谈你的认识
    2. (2) 就化解乌克兰危机这一话题写一篇发言提纲。要求:知识和素材运用恰当;观点明确;

      逻辑严密;条理清晰;表达流畅;300字以内。

  • 1. (2024高二下·浙江期中) 2024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时说:“学校的办学宗旨,既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又要引导学生立志报国。”对此,作为青年学生应该努力(  )

    ①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②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④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A . ②④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①④
1 2 3 4 5 下一页 共6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