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思想政治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江西模拟)  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近两个世纪来,中华儿女求索奋斗的目标,就是要回答我们这样一个文明古国如何面对现代化的新世界,如何以符合自身国情的方式实现现代化。这个历史进程的大方向,凝结为中国人民最大的民心、最大的共识,也成为评判“答卷人”的最终标准。由此可见( )

    ①中国式现代化是现代化新世界的最佳模式

    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当代中国最大的政治

    ③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 (2024·江西模拟)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由此可见,习近平文化思想( )

    ①集中反映着党对新时代的理论思考

    ②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结果

    ③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④是我们党坚持“两个结合”的产物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 (2024·九龙模拟) 2024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也是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1. (1) 2024年3月4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开幕,来自34个界别的2000多名政协委员深入协商议政、广泛凝聚共识,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凝聚起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磅礴力量。本次会议立案5006件,并案160件,转为意见和建议732件。上述材料体现了人民政协( )

      ①加强自身建设,完善协商议政的内容和形式

      ②畅通民主渠道,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③发挥协商民主优势,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大局

      ④凝心聚力,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担当精神

    2. (2) 发展的突破点、民众的关切点,借助代表委员的建议提案点,直通政府施政点。今年全国两会前夕,国务院各部门共采纳代表委员所提意见建议近4700条,出台相关政策措施2000余项,有力推动解决了一系列关系改革发展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领域取得新成效。材料说明( )

      ①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②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要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来布局谋篇

      ③党的主张、国家意志、人民意愿相统一就能解决发展中的各种问题

      ④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3. (3) “中国之制”支撑“中国之治”。 “中国之制”就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而“中国之治”.就是新时代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的有效治理,历史和现实证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奇迹不断通现,“中国之治”举世瞩目,其奥秘就蕴藏于“中国之制”当中,集中体现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1. (2024·九龙模拟) “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概念,也是打开社会发展进步规律“密室之门”的一把钥匙。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首提“新质生产力”。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小题。
    1. (1)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宣告了社会生产力是推动人类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党宣言》精神的忠实传人。上述材料说明( )

      ①《共产党宣言》为“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根源

      ②马克思、恩格斯的生产力理论在《共产党宣言》中具有根基地位

      ③“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新境界

      ④“新质生产力”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和发展状态的重要标识

    2. (2) 党中央立足于世界科技进步的前沿,分析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的客观实际,提出的新质生产力不是传统生产力的局部优化与简单迭代,而是对劳动力素质要求更高,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带来的当代先进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说明了( )

      ①新出现的概念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②对传统生产力的否定中包含着肯定和保留

      ③对事物的认识要经过感性具体到思维具体的过程

      ④生产关系的调整和变革迟早会带来生产力的发展

  • 1. (2024·重庆市模拟) 2023年9月1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委内瑞拉总统会谈时,介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有关情况,指出改革开放是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珍惜这一过程中取得的宝贵经验,将继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改革开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②改革开放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③改革开放伟大觉醒孕育了中国共产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

    ④改革开放实现了我国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 (2024·南充模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亲自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中国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开创世界各国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新局面。这表明( )

    ①中国秉持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践行全球文明倡议

    ②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深厚持久的文明力量

    ③中华文明国际传播力影响力不断增强,主导并引领世界文化发展

    ④不同国家文化在交流借鉴中融为一体,推动人类文明创造性发展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 (2024·南充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前,互联网已深深融入亿万群众的生活之中,正能量网络精品通过互联网的广泛传播,让正能量声量更大、主旋律更高昂,进而鼓舞、激励、引领人们,汇聚起奋进新征程的强大动力。

    近日,中央网信办主办的2023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征集展播活动结果揭晓,550件网络正能量作品脱颖而出。在这些正能量网络精品里,我们听见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看见挺膺担当的青春榜样。西藏山南军分区某团在海拔4800多米的哨所,常年冰雪封裹、寒气袭人,一茬茬戍边官兵用青春和忠诚守护着祖国的边防线。无独有偶,选调生阿泰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扎根祖国北疆边境呼伦贝尔草原,在基层经风雨、长才干……许多“90后”乃至“00后”成为故事的主角,他们勇担建设祖国的使命,一次次在人民需要的时刻挺身而出,用青春奋斗汇聚起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中国网络正能量,汇聚合力筑梦新时代。通过正能量作品,我们看到无数凝聚力量的榜样人物和奉献身影。其中既蕴含着强劲的榜样力量,也诠释着平凡人的坚守奋斗。展播活动就是将这些人物、事迹、作品汇集到一起,让线上线下同频共振,让正能量“裂变”于网络空间之中。当有越来越多人点赞、关注他们时,也会推动更多人传播真善美、弘扬正能量,激励、鼓舞更多人勇毅前行。

    1. (1) 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性原理,分析当代青年应如何弘扬中国正能量。
    2. (2) 中国网络正能量,汇聚合力筑梦新时代。请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3. (3) “凝聚强国力量,共铸复兴伟业”。中国梦,是民族梦,是国家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需要每个逐梦人发挥自己的正能量。某班拟举行“强国复兴有我”主题班会,请你撰写两条发言提纲。(要求:每条提纲不超过20个字)
  • 1. (2024·江西模拟)

    这首诗反映了( )

    ①封建社会内部正在孕育新的生产关系

    ②封建土地所有制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

    ③比较自主地劳动使农民有了生产积极性

    ④少量占有生产资料让农民可不依附于地主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 (2024·邯郸模拟) 时代观是人们对于所处时代方位的观点和看法,具有“瞭望塔”“观景台”的作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时代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时代的系统思考,深刻把握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变革趋势,准确判断了当前国家发展所面临的复杂形势和重大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时代观( )

    ①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时代的思想观点进行了丰富和发展

    ②是对中国古代思想家朴素的时代思想观点的承袭

    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持续发展的深厚根基

    ④深刻审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 (2024·沧州模拟) 1920年8月,《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由29岁的陈望道首次完成。多年以后,毛泽东在延安回忆:“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这三本书中就有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的翻译出版反映了当时(   )

    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

    ②中国的先进分子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

    ③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华大地焕发出强大生命力

    ④中国青年迫切希望系统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