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思想政治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沧州模拟) 河南博物院的考古盲盒、三星堆博物馆的金属胸针、甘肃省博物馆的“马踏飞燕”创意玩偶……凭借时尚的设计及其承载的独一无二的文化元素,近年来,很多文创产品火爆“出圈”。 文创产品火爆“出圈”,是基于它( )

    ①饱含着古史传说和艺术珍品等独特的人文元素

    ②丰富了文化产品供给,让人民文化生活迈上新台阶

    ③是民族精神的艺术呈现与社会价值观的准确传递

    ④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 (2024·保定模拟)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是保存完整、内涵丰富的人工栽培古茶林典型代表,是我国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也是人与自然良性互动和可持续发展的典范。2023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将中国“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入遗的意义在于(    )

    ①彰显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增强中华文化自信

    ②丰富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内涵,扩大中国茶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③丰富世界文化多样性,为人类文明繁荣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④展现中华文化魅力,促进不同国家文化在互鉴中融合统一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 (2024·宁波模拟) 材料一: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中法关系超越时代,具有连续性。习近平主席用“双向奔赴”来形容两国间的人文交流。中国哲学滋养了法国的启蒙运动,法国启蒙运动“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也影响着中国,人文交流是中法关系的稳定器。近代以来,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中留下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足迹,新中国又吸引了包括哲学家萨特在内的许多法国左翼人士访问,正是因为相互联系,中法找到了“大国相处之道”。

    材料二:5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抵达巴黎,指出中法关系保持高水平发展,航空、航天、核能、农食、绿色等领域合作不断取得新成果。两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完善全球治理等方面密切协调和配合。中法关系发展不仅给两国人民带来了福祉,也为动荡不安的世界注入了稳定性和正能量。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用辩证法联系的观点,谈谈如何把握“超越时代”中法关系。
    2. (2) 请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指出中法文明交流中的中国智慧。
    3. (3) 简述中法大国相处之道所体现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 1. (2024·温州模拟) 繁盛于唐代的温州发绣倡导“应物施针,法随心意”理念,坚持以发丝为材料进行艺术创作,在传承中不断改进发绣工具、装裱方法,并融入中华传统绘画技艺。如今发绣产品畅销海内外,赢得市场好评。这主要体现了( )

    ①保持文化多样性,需要认同本民族文化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③文化发展要坚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文化发展要融通不同资源,综合创新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 (2024·内江模拟) 一瓷跨千年,文明越山海。春晚舞蹈《瓷影》的编创,充分考据北宋时期的审美特质与青白瓷的造型风格,借助舞蹈语汇展现出青白瓷柔美含蓄的东方神韵,投射其背后源远流长的瓷器文化。其中,“旋转”是舞蹈的点睛动作,是以制瓷拉坯为动作灵感来源。舞者在转盘上旋转,模拟瓷器成型的动态。主创团队的编创成功说明( )

    ①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创新源泉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材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③面向世界并尊重认同各国文化是创作根基

    ④中华民族的劳动实践涵养着文化创作灵感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 (2024·怀化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的高度,是党的又一次重大理论创新。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增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启,中国社会所发生的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转交,使文化强国建设被列入党的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明确了具体时间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被鲜明地写入党的二十大报告,写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现代化篇”。习近平文化思想形成和确立,必将以理论化、系统化的方式,以对中华文化之“根”的守护和对中华文化之“魂”的塑造,以深沉的历史自信和坚定的文化自信,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深层的思想文化支撑。

    材料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习近平文化思想充分重视对中华民族几千年源远流长历史的尊重,充分重视对本民族优秀文化基因的保护和传承,站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点上,深刻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从民本到民主,从九州岛共贯到中华民族共同体,从万物并育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富民厚生到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文化从传统向现代的跨越,推动古老的中华文明自身的重塑转型,推进文化强国建设。

    1. (1)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是民族复兴伟业对文化强国建设的厚重需求。结合材料一,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 (2) 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知识,说明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重大意义。
    3. (3) 某学校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时,大家认为: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为重要的理论贡献,就在于突出了中华文明的特点,突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内涵与特征。为此,有些学生还列举了他们收集的部分资料:

      理论贡献

      主要表现

      对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概括

      明确了中华文明具有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等突出特征

      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塑造

      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契合点,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提供了路径

      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

      强调了中国式现代化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新的方案选择

      请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分析材料中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贡献是如何体现创新思维的。

  • 1. (2024·邢台模拟) 在台北,大家穿行在成都路、洛阳街、厦门街,在武汉有台北路,青岛有高雄路,上海有基隆路,南京有花莲路。过去数百年来一批批先民横渡海峡移居台湾,在海峡两岸形成众多的同名村,在台湾有9个泉州、4个安溪、6个海丰,在重庆有26个村镇与台湾的乡镇同名。这说明(    )

    ①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强大的包容性

    ③两岸人民同根同源,有共同的创造力

    ④两岸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认同感和归属感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 (2024·保定模拟) 成都大运会的会徽深受大众好评,其设计选取了古蜀文明与天府文化的象征元素之一——太阳神鸟。太阳神鸟蕴含着追求光明和美好的精神寓意,彰显着天府文化中自强不息、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具有鲜明的成都地方特色,与开幕式的主题“成就梦想”完美契合。这表明会徽的设计( )

    ①赓续了中华民族精神

    ②展现了中华文化魅力

    ③丰富了中华文化内涵

    ④受人民群众审美影响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 (2024·保定模拟) 2024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甲辰龙年春晚主标识以“龘”字为主视觉符号,整体设计以中国传统篆刻艺术中极具特色的“国朝官印”字体——九叠篆为灵感来源,庄重平衡、中正匀称。在传统书法的基础上,进行了富有现代气息的“再加工”,金属质感的色彩光泽让“龘”字的造型酷似一枚芯片。龙年春晚主标识( )

    ①丰富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 
    ②表明古汉字具有突出的创新性

    ③融通不同资源,实现文化创新 
    ④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和风采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 (2024高三下·湖南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正当防卫是公民在危急时刻为了保护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而与不法行为作斗争的重要法律武器。但正当防卫制度的适用一直是我国司法实践中的难题。涉及正当防卫的案件,往往事发突然、环境混乱,案件事实、证据情况比较复杂,导致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互殴或伤害的界限难以精准把握,在具体判决中还普遍存在“谁能闹谁有理”“谁死伤谁有理”的现象,甚至以绝对理性及事后视角要求防卫人,使得司法工作者在认定时压力巨大。

    为正义呐喊是司法的追求。近年来,77名被告人以正当防卫宣告无罪,261人被审查认定正当防卫依法不捕不诉,彰显了法律的严肃性与人文关怀。

    材料二 正当防卫作为法律制度在我国自古有之。最近,以正当防卫为话题的电影《第二十条》上映,点燃了“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火把。

    某检察官:影片没有回避检察官的“不完美”,本着“办的不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这一信念,既着眼防卫者的伤害行为,也探寻其背后的原因,捍卫了司法尊严。

    某中学生:他人有难时,我们要有勇气施以援手;我们有危险时,也要有底气正当防卫。影片中主人公面对不法行为所采取的态度和行动,激发了我强烈的共鸣。

    普通民众:影片以小人物的视角切入,用生活化的镜头和诙谐幽默的台词,揭示了“正当防卫”条款在司法实践中适用困难的现实问题,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

    1. (1) 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阐述在正当防卫的司法实践中司法工作者应如何坚持为正义呐喊。
    2. (2) 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电影《第二十条》为何能点燃“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火把。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39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