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思想政治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三下·浙江月考) 2024 年 4 月 8 日河北省人民检察院发布:“经最高人民检察院审查,依法决定对3名未成年犯 罪嫌疑人核准追诉,检察机关将在严格依法办案的同时,切实履行法律监督职责,进一步加大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治理力度。 ”这表明( )

    ①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②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

    ③司法机关坚持程序公正,公正司法

    ④检察机关坚持结果公正,惩治违法者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 (2024高一下·杭州月考) 2024年2月10日以来,随着电影《第二十条》的上映,正当防卫意识正在苏醒。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厅副厅长周蕙永说,随着我们国家法治的进步和执法者司法理念的转变,法律肯定会保护正当防卫,我们要让正当防卫者有底气!这需要(   )

    ①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

    ②科学立法要合理设定权利义务、权力与责任,使法律与人民期待同频共振

    ③公正司法,坚持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力求司法效果最大化

    ④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 1. (2024高一下·杭州月考) “五一”期间,为给外地游客提供更多便利,提升出行游玩体验,湖北荆州、四川绵阳、江西景德镇等多地交警采取“柔性执法”举措,对外地车辆轻微交通违法“只纠正、不处罚”。如果将上述事件写成一则简讯,最合适的标题是( )
    A . 规范执法,提升群众满意度 B . 公正执法,彰显执法公信力 C . 文明执法,化解争议促和谐 D . 执法为民,宽严相济有温度
  • 1. (2024高一下·杭州月考) W区通过人民法庭入驻调解平台,在线对接矛盾调解中心、乡镇(街道)、村(社区)等基层治理单位,有效激活基层纠纷解决服务网格,让大量纠纷依法及时就地化解。这一做法表明我国( )

    ①不断加强人权的司法保障

    ②积极推动完善法律服务体系

    ③强化诉讼在化解纠纷中的作用

    ④努力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 (2024高一下·杭州月考)  行政执法工作一头连着政府,一头连着群众,直接关系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法治的信心。2023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使经济社会活动更好在法治轨道上运行。以下可以推动法治政府建设迈上新台阶的举措有( )

    ①积极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②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职责,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切诉求

    ③限制行政机关行使自由裁量权,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④规范行政权力运行范围,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 (2024高一下·杭州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网络的应用是一把“双刃剑”,有利又有弊。至2022年底,我国网民规模已达10.67亿。我们身处“人人都有克风”的网络时代,享受更多元的表达、听更丰富的声音,但同时也面对着无序的情绪宣泄和肆意的网络暴力。

    情境— 按键伤人,“两高”亮剑

    “人人皆可通过键盘发声”,一网之隔的隐匿性和“不用承担后果”的无知臆想,导致一些网民肆意地“按键伤人”。敲敲键盘,动动手指,把恶毒观点和谩骂诽谤释放到网络上,引发众多网民的舆论发酵,从而可能演变成一场个体所不能承受的暴风雨。依法惩治网络犯罪,必须坚决“亮剑”。2023年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简称“两高”)的工作报告,再次强调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全链条惩治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网络犯罪。

    情境二 网络公益,按键助人

    “互联网+公益”模式在激活调动社会资源、整合多方力量和传递正能量等方面有着独特优势,可以为更多困难群体、特殊群体打通寻求帮助的通道,也成为推动慈善事业发展的新动力。现在,“人人公益”“随手公益”成为趋势,互联网慈善超市、公益直播等新兴帮扶形式不断涌现,公众参与网络公益事业的热情持续提升。

    1. (1) 结合情境一,运用《政治与法治》的有关知识,分析“两高”坚决“亮剑”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2. (2) 结合情境一、二,运用“全民守法”相关知识,谈谈我们如何实现由“按键伤人”向“按键助人”的转变。
  • 1. (2024高二下·仁寿月考) 促进和保护儿童权利是国际人权事业的重要内容。

    1989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儿童权利公约》。

    1992年3月,中国向联合国递交了《儿童权利公约》批准书。多年来,中国积极履行义务,贯彻儿童优先发展战略,切实保障儿童各项权利,中国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妇幼健康高绩效的10个国家之一。

    中国通过了民法典、反家庭暴力法、家庭教育促进法,修订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义务教育法等,已经建成当代世界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

    就上述事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儿童权利公约》的通过表明联合国是国际社会的基石

    ②中国担当大国责任,积极推动全球儿童事业的发展

    ③儿童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发生犯罪行为应由其父母承担责任

    ④中国以良法善治保障儿童平等地享有人身安全和受教育等权利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 (2024高二下·青神期中) 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通篇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人的关怀可谓是“从摇篮到坟墓”,被誉为“新时代人民权利的宣言书”。这说明( )

    ①民法典为我们的一生提供了法律保障

    ②民法调整的是公民之间的社会关系

    ③民法典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能够更好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

    ④人的一生要与所有民事法律规范打交道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 (2024高一下·成都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是我国首次就无障碍环境建设制定专门性法律。某中学高一年级的李山同学特别关注该法,搜集了以下资料:

    2022年5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将无障碍环境建设立法列入常委会2022年度立法工作计划。

    2023年4月26日至5月25日: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草案二次审议稿在中国人大网全文公布,向社会公众公开征求意见,共收到1734位网民提出的3285条意见,收到来信61封。

    2023年6月26日:草案第三次审议稿拟增加规定无障碍环境建设应当与适老化改造相结合等内容。明确无障碍环境建设保障的重点群体是残疾人、老年人,同时强调惠及全体社会成员。规定无障碍环境建设应与适老化改造相结合,遵循安全便利、实用易行、广泛受益原则。

    2023年6月2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自2023年9月1日起施行。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第一条规定,为了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保障残疾人、老年人平等、充分、便捷地参与和融入社会生活,促进社会全体人员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本法。

    1. (1)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制定过程是如何体现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
    2. (2) 构建无障碍环境需要凝聚社会合力,请针对如何做好无障碍环境建设这一问题,从不同政治主体角度提出两条具体建议。
  • 1. (2024高一下·成都期中)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是治理的两盏灯,只有它们照亮彼此,才能在社会生活中也在人们心头相映成辉。这意味着(   )

    ①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②要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

    ③法治和德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④要强化法治文化对道德的支撑作用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