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思想政治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高二上·仁怀期末)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的梦想,走了一条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其中社会主义改造对我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有着重要影响。这一影响表现为(   )

    ①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②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奠定发展的制度基础

    ③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④开辟了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 (2023高一上·文山期末) 1953年8月,毛泽东同志在一个批示中指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

    ①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②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

    ③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确立

    ④明确提出了党和全国人民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 (2023高一上·云南月考) 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

    ①雄辩地证明只有中国人民才能救中国

    ②为新的历史时期实行改革开放提供了理论指导

    ③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

    ④实现了中华民族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 (2023高一上·兴文月考) 下面的两张照片记录了中国历史上两次深刻的社会变革。尽管发生的国际背景不同、具体的国情不同、党的政策也不同,但两次大的变革之间却存在着许多相似性和相关性。这些相似性和相关性具体表现在(   )

    ①两次大变革都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自我完善

    ②变革的实质都是对生产力的变革,使之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③图中两次社会变革都是党领导下进行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

    ④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为农村改革奠定了制度基础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 (2023高一上·叙州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社会主义社会还有没有矛盾?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没有解决而实践又迫切要求回答的重大理论问题。

    毛泽东在1956年指出,有一种天真烂漫的想法,仿佛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是不会再有矛盾存在了。否认矛盾存在,就是否认辩证法。

    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谈谈你是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是否存在矛盾这一问题的。

  • 1. (2023高一上·江油月考)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党取得全国执政地位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党的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党在今后的根本任务。党的八大召开后,我国(   )

    ①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②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一次结合”

    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④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把落后的农业国发展为先进的工业国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 (2023高一上·蓝山月考) 伟大的时代必然产生伟大的理论。中国共产党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围绕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在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回答时代之问、实践之问、人民之问的过程中,开创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下列时代课题按照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②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③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④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A . ③-④-②-① B . ①-②-③-④ C . ④-③-②-① D . ①-④-②-③
  • 1. (2023高一上·信丰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国民收入中,同1952年相比,1956年国营经济的比重由19.1%上升到32.2%,合作社经济的比重由1.5%上升到53.4%,公私合营经济的比重由0.7%上升到7.3%,个体经济的比重由71.8%下降到7.1%,资本主义经济的比重由6.9%下降到接近于零。在全国一亿一千万农户中,有96.3%的农户加入了农业生产合作社。我国绝大多数手工业者也加入了手工业集体经济组织。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说明社会主义改造顺利完成的意义。

  • 1. (2023高一上·吉林期中) 到1956年底,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图表反映了当时中国(   )

    1956年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比较表

    项目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私有制经济

    国民收入

    92.9%

    7.1%

    工业总产值

    100%

    商品零售额

    95.8%

    4.2%

    A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在全国实行 B . 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C . 生产资料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基础 D . 基本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 1. (2023高一上·吉林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进入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1953年,党中央正式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同年,我国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一五”计划。由此,中国进入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全面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时期。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虽然遭受过严重挫折,却依然取得了巨大成就。

    1. (1) 结合材料,说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是如何确立的。
    2. (2) 运用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
上一页 4 5 6 7 8 下一页 共8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