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思想政治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19高一下·慈利期中) 材料一 互联网在引领传统产业巨大变革,大幅扩展我们生活空间的同时,也被各种广告和信息充斥其中。这些广告和信息,用诱惑的文字和图片,一轮轮轰炸网民的自制力,挑战人们的道德底线。政府必须从源头上下功夫,大力整治非法传播谣言的商业网站和个人,从而更好地保障公民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使广大网民在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中享受互联网带来的好处和便利。

    材料二  据中国网信网报道,去年春节以来,国家网信办持续重拳出击,两次依法查处网上违法违规行为,集中清理虚假欺诈等违法违规信息,要求有关网站依法处置涉及群众日常生活、交通出行、食品安全、公共政策等谣言2000余条。有关网站对580余个违法违规公众账号和一批误导公众、影响恶劣的网络大V账号予以关闭、暂停更新。公民言论有自由,但上网要理性。

    阅读上述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1. (1) 公民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行使监督权?
    2. (2) 公民就网络环境的净化问题积极参与民主决策有什么意义?
    3. (3) 结合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公民怎样才能做一个理性网民?
  • 1. (2019高一下·滁州期中) 2017年12月20日至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政府网开展“我向总理说句话"建言征集活动。广大网民围绕“多办事少跑腿”“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加强政府建设”等话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大会组织方安排工作人员汇总整理后报送国务院总用、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参阅。
    1. (1) 结合材料,这用“民主决策”的知识,说明制定政府工作报告广泛征集网民意见的意义。
    2. (2) 联系材料和“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的知识,谈谈网民应如何参与这一活动。
  • 1. (2019高二下·湘潭开学考) 某村民发现化工厂向村边小河偷排污水,向市长写了一封《谁来保护我们的小清河》的信。市长回信表示将依法严肃处置排污工厂,并承诺“小清河将很快恢复到水清岸绿的面貌”。村民给市长写信是()

    ①通过舆论监督制度行使监督权       

    ②通过基层民主制度参与民主管理 

    ③通过信访制度行使监督权       

    ④公民有序参与社会管理的体现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1. (2019高二下·湘潭开学考) 过去10年,中国网民人数增长10倍,微博井喷式发展,这大大拓展了国人的言说空间。如今,更多的民众认识到,丰富的表达渠道不过是“麦克风”,要想发出“好声音”,还要练就“好嗓子”,即理性的心态,这才能让网络形成静水深流的力量。要想在政治生活中练就好嗓子,发出“好声音”,必须( )

    ①遵守法律规则,有序政治参与

    ②积极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③创造多种条件,充分表达意愿

    ④增强公民意识,参与民主管理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 (2018高一下·宾阳月考) 2017年4月,浙江某地一位村民,因对选举不满而撕掉张贴在村老年协会门口的选举办法和选民名单,在当地造成恶劣影响。这给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启示是(    )

    ①要勇于使用法律赋予的政治权利

    ②要遵循宪法.法律.规则和程序

    ③要引导公民进行有序的政治参与

    ④要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④
  • 1. (2018高一下·宾阳月考) “反转新闻”是网络时代出现在公共领域的新现象,是指公众态度的转变和新闻事件的走向变化。一般情况下,如果当事一方是相对强势的政府机关或者工作人员时,舆论会一边倒地攻击,但是随着新闻细节的呈现,事件走向发生大反转,舆论立刻又情绪化地转向相反面。这告诉我们(    )

    ①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改进工作

    ②公民要实事求是地行使监督权

    ③公民的政治参与素养有待提升

    ④公民应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1. (2017高二上·天津期末) 随着互联网渐渐成为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公共空间,“公共讨论”逐渐成为常态。时下很多网民的观点表达,并非理性的“公共讨论”,而是“谩骂式批评,情绪化建议,抱团式声讨”。在网络空间,公民参与公共讨论应当(    )

    ①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②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一致的原则

    ③坚持合法有序行使监督权

    ④积极行使言论自由,这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①④
  • 1. (2017高三上·黄陵期末) 2017年9月14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公共精神的本质就是要求公民从主观意志到实际行动上都要参与到公共事务中来,这其中所承载的公共关怀 更为重要。”公共精神的树立不仅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公民意识的体现,也是最好的民主演练。可见,培育和弘扬公共精神( )

    ①利于公民树立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意识,引领社会风尚

    ②推动了广大公民对公共事务的广泛参与,体现当家作主

    ③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扩大民主管理

    ④可以提高公民对公共事务的参与度,推进社会主义民主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④
  • 1. (2017高一上·山东期中) 下图漫画《既拔萝卜也洗泥》启示我们(    )

    ①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②引导公民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③加强人大对反腐败工作的统一领导 

    ④遵循法律、规则、程序参与民主监督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 (2017高二上·静海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当前,网络的虚拟性不仅导致很多不实信息广泛传播,混淆人们视听,也会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充分利用,诬告陷害,以达到泄私愤的目的。“网络舆论”和“网络暴力”只有一步之隔,如果没有正确使用和认识网络监督,就会相信一些不实消息,给当事人带来毁灭性的伤害,也让肇事者达到自己的目的。

    结合材料,从公民的政治生活角度,分析说明公民应如何守住从“网络舆论”到“网络暴力”这一步之隔。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