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地理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二下·大理月考) 我国“巅峰使命2022”珠峰科考队开展多项科考工作:首次在地球之巅利用高精度激光雷达扫描冰川厚度;在海拔8800米架设了全球海拔最高的自动气象站,持续监测世界屋脊的气象变化;并使用微波辐射计、无线电探空气球上安装气象监测仪器等多款国产“神器”,探测不同海拔温度、湿度和气压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珠峰气象站科考研究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2. (2) 本次珠峰科考中运用( )
  • 1. (2024高二下·河北期末)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南极科考站——秦岭站,位于南极罗斯海沿岸的难言岛,岛上岩石裸露,风雪交加。秦岭站的建设采用了模块化的建造体系(在中国先定做加工构件,再运到现场安装),能够实现短暂窗口期的快速施工。

    材料二:罗斯海的南部边界为罗斯冰架(冰架的底部为空腔),是一大片漂浮的冰川。近年来罗斯冰架消融、崩离明显。

    材料三:下图为秦岭站位置示意图。

    1. (1) 从气象角度简析南极科考站建设的困难。
    2. (2) 从自然条件的角度,说明秦岭站采用模块化建设的出发点。
    3. (3) 分析罗斯冰架近年来消融、崩离原因。
  • 1. (2024高二下·成都期末) 雪豹,主要生活在林线(山地森林分布的上限)之上、雪线之下的高山带,有“雪山之王”的称号。我国约有4500只雪豹,占全球总数的六成以上。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是影响雪豹数量的重要原因。图为我国雪豹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下列关于雪豹分布的省级行政区的对应景观不典型的是(   )
    2. (2) 从雪豹分布区的地理环境可以推测,雪豹(   )
    3. (3)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雪豹数量减少,与此关联度最小的一项是(   )
  • 1. (2024高二下·联合月考)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位于青藏高原北部边缘的阿牙克库木湖是中国十大湖泊之一,处在中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一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范围内。阿牙克库木湖为内陆湖,湖水东浅西深,受其水文特征及地理位置的影响,湖面不易结冰。该湖面积变化能够真实地反映区域气候与环境的变化状况,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指示器。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该湖面积近年来出现显著变化。下图示意阿牙克库木湖近年的面积变化。

    1. (1) 描述近年来阿牙克库木湖面积的变化特征,并推测原因。
    2. (2) 分析阿牙克库木湖不易结冰的原因。
    3. (3) 说出阿牙克库木湖的科学研究方向。
  • 1. (2024高二下·永州月考)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碳排放国,我国提出力争2030年实现碳达峰(即二氧化碳排放 量达到历史最高峰)和2060年实现碳中和(即排放二氧化碳被各种方式抵消)的“双碳”目标,实 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是确保能源行业的碳中和转型。下图中甲图是2000—2018年黄河流域碳排放 变化趋势图,乙图是黄河流域地理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1) 关于2000—2018年黄河流域能源消费碳排放变化趋势,说法正确的是
    2. (2) 黄河中游地区能源消费碳排放占比最大的主要原因是
    3. (3) 为实现我国“双碳”目标,下列黄河流域减排措施,合理的是

      ①下游地区侧重产业结构调整,培育低碳理念

      ②上游地区转移高耗能产业,继续保持低碳优势

      ③中游地区注重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利用效率提高

      ④鼓励科技创新,提高技术水平,发展循环经济

  • 1. (2024高二下·永顺期中)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洞里萨湖(13°N附近)位于柬埔寨的西北部,通过洞里萨河与湄公河相连通。湖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5~10月为西南季风控制的雨季,11月至次年4月为东北季风控制的旱季。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洞里萨湖白天的湖泊表面水温变化明显,给湖泊生态系统带来严峻挑战。如图示意洞里萨湖白天的湖泊表面水温及区域气候因素的标准化值季节分配。

    1. (1) 简析洞里萨湖白天的湖泊表面水温5月最高的原因。
    2. (2)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据图推测洞里萨湖的水位年际变化趋势,并说明理由。
  • 1. (2024·湖北)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全球变暖的今天,北极正上演着“放大器”的戏法,其变化往往是全球平均水平的数倍。升温促使北极地区水汽含量增加,并带来降水增多,水循环过程深受影响。育空河是北极地区的主要河流之一,该河流域96%被冻土覆盖,冬季降水常以积雪形式存在。观测数据表明,育空河流域多年冻土退化深度与降雨量显著相关,降雨量每增加1厘米,多年冻土退化深度增加约0.7厘米。这些变化,使流域径流过程变化显著。1980~2019年,育空河年均径流量呈增加趋势,且冬季增幅最大,达16%。如图示意育空河流域径流过程变化的主要途径。

    1. (1) 说明全球变暖背景下育空河流域不同冻土层的变化特点。
    2. (2) 简述全球变暖背景下育空河径流量增加的途径。
    3. (3) 分析1980~2019年育空河径流量冬季增幅最大的原因。
  • 1. (2024·湖北) 不同类型食物的碳足迹差异显著。图1示意某市1978~2015年食物消费结构变化。图2示意该市同期消费的食物产生的碳足迹结构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1) 该市1978~2015年食物消费结构变化特点主要表现为(      )
    2. (2) 碳足迹系数为某类食物产生的碳足迹与该类食物的消费量之比。下列食物中碳足迹系数最大的是(      )
    3. (3) 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可行的饮食方式有(      )

      ①保证营养需求的同时,将动物源食物消费保持在合理范围

      ②保持动物源食物占比,由水产品消费大幅度转向畜肉消费

      ②减少水果、蔬菜和禽肉的消费,增加畜肉消费

      ④增加水果、蔬菜和禽肉的消费,减少畜肉消费

  • 1. (2024高三下·盘锦月考) 中国政府承诺通过减排、增汇,在2060年前后实现碳中和。碳强度指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下图示意1981~2019年我国人口年增长率、人均GDP年增长率、碳强度年增长率以及前三者之和的变化。三者之和是衡量碳排放增长率的综合指标,完成下面小题。

    1. (1) 1981-2019年期间
    2. (2) 2003-2005年我国碳强度年增长率偏高的主要原因是
    3. (3) 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我国可

      ①倡导低碳消费,减少化石能源消费总量

      ②提高植被覆盖率,以降低碳强度年增长率

      ③降低人口年增长率,以提高人均GDP年增长率

      ④推动脱碳与燃料的零碳化,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 1. (2024高一下·开封期中)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该图反映的环境问题将给我国农业生产的布局和结构带来的影响是:
    2. (2) 该图反映的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对策是: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4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