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地理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上海) 探究城市行道树

    街景地图是一种实景地图服务,为用户提供城市、街道或其他环境的360°全景图像,用户可以通过该服务获得如临其境的地图浏览体验(如图1)。某研究员利用街景地图分析研究了北美洲36个城市的行道树品种与不同城市的适合程度,提出了行道树对改善城市景观和环境的作用。

    1. (1) 行道树所属植被类型从新奥尔良到芝加哥、再到魁北克的变化,反映了 地域分异规律。从纽约到芝加哥、再到林肯,反映了 地域分异规律。
    2. (2) 利用街景系统来观察树,可以看出树的哪些属性 ____。(不定项选择)
    3. (3) 探究“叶片叶绿素的多少和叶片的大小,然后测定植物附近干洁空气成分”的实验结果,可以说明道旁树林的 ____功能。(单项选择)
    4. (4) 下列城市群中的行道树可选择树木种类最多的是 ____。(单项选择)
    5. (5) 新奥尔良种植枝叶茂密的行道树种,是为了防止 ____。(单项选择)
    6. (6) 现在洛杉矶正在评估新的行道树,请你补充评估的表格。

      洛杉矶欲拟种某一种行道树,现要对该行道树功能进行多个指标的分析,请你填写两个一级指标、每个一级指标对应两个二级指标。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功能标准

      标准一:生态环境

      ①固碳增氧②净化空气③调节气候

      标准二:

      标准三:

  • 1. 勒拿河发源于东西伯利亚南部山区, 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其溶解有机碳与生物、冻土和 人类活动等因素有关。下表反映 1999~2008 年与 2009~2017 年勒拿河溶解有机碳输出量(百万 吨/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时间

    5-6 月

    7-10 月

    11 月-次年 4 月

    第一阶段

    1999-2008 年


    2.82


    2.35


    0.51

    第二阶段

    2009-2017 年

    7.36

    1.92

    0.39

    1. (1) 与上游相比,勒拿河下游 ( )
    2. (2) 与勒拿河溶解有机碳输出量季节变化一致的是 ( )
    3. (3) 5~6 月期间,勒拿河溶解有机碳输出量第二阶段较第一阶段显著增加,主要原因是 ( )
  • 1. (2024高二下·揭东期中)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蓝碳指海洋活动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储存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过程、活动和机制。近年来,随着生产生活污水排放量的减少,象山港海洋水质逐渐改善。象山县利用丰富的蓝碳资源,积极探索蓝碳经济,依托科学技术大力发展生态型海洋养殖产业,提供生态服务和生态产品,实现“不减产的减排”,助力“双碳”达标。2023年2月28日,全国首单蓝碳拍卖,象山县以每吨106元的价位将 2340.1吨蓝碳拍卖成交近25万元。下图示意象山县地理位置及渔业分布。

    1. (1) 分析象山县蓝碳资源丰富的原因。
    2. (2) 从污染源的角度,指出象山港海域水质得到改善当地可能采取的措施。
    3. (3) 说明象山县蓝碳经济发展经验对沿海市县的启示。
  • 1. (2024高二下·揭东期中) 图为“陕西省碳排放量增长趋势类型及降水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有关陕西省碳排放的说法,正确的是( )
    2. (2) 陕西省碳排放量持续增加的主要推动力是( )
  • 1. (2024·沈阳模拟)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潮湿或地表积水的环境中,死亡植物体分解缓慢,有机物不断积累,这些积累的有机物被称为泥炭,积累泥炭的土地被称为泥炭地。泥炭地被认为是最大的陆地碳储库。苏门答腊岛东部分布有大面积的泥炭地(图)。当地基于经济目的,一方面大规模采伐热带雨林,另一方面排空泥炭沼泽积水,然后放火烧掉泥炭,进行农田和经济林的开发。有专家认为,未来苏门答腊岛有“碳汇”功能降低并逐渐转变为“碳源”的风险(“碳汇”是指从空气中清除碳的过程,“碳源”则相反)。目前印尼政府已颁布法规保护和逐渐恢复泥炭地。

    1. (1) 分析苏门答腊岛泥炭地主要分布于东部地区的原因。
    2. (2) 简述苏门答腊岛“碳汇”功能降低并逐渐转变为“碳源”的过程。
    3. (3) 说明保护苏门答腊岛泥炭地是如何实现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
  • 1. (2024高二下·四平期中)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在不断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这些人为排放出的 二氧化碳至少有三分之一进入了海洋之中,进入海洋的二氧化碳会导致海洋酸化。下表是计算机模拟的1750~2100年大气的二氧化碳浓度与海洋表面的 pH 值关系。

    年份

    大气的二氧化碳浓度(ppm)

    海洋表面的pH值

    1750

    280

    8.19

    2008

    385

    8.09

    2020

    440

    8.03

    2040

    510

    7.97

    2060

    600

    7.91

    2080

    700

    7.85

    2100

    850

    7.78

    1. (1) 据表说出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与海洋酸化之间的关系。
    2. (2) 简述海洋酸化的危害。
    3. (3) 提出应对海洋酸化的有效措施。
  • 1. (2024高二下·永春期中)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漠河市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大兴安岭北麓的山中峡谷地带,是中国最北、纬度最高的县级市。这里气候寒冷,夏季多雾,兴安落叶松茂密,沼泽湿地面积广大,多年冻土层广泛分布。研究表明,与100年前相比,东北地区多年冻土南界已北移20~30km,漠河地区多年冻土持续退化,在山体斜坡和相对较高地区,冻土的融深加大、原始湿地萎缩;大量融水向低洼地区聚集,新生湿地扩张,破坏了植被的生长环境,大片兴安落叶松倾倒、死亡。湿地植物从大气中获取大量的二氧化碳,又通过分解和呼吸作用,以二氧化碳和甲烷的形式排放到大气中(在厌氧环境,有机质腐烂分解会产生CH4),影响了全球碳循环过程。下图示意漠河市位置、河流与湿地分布和额木尔河某河段景观。

    1. (1) 从水汽(水的状态?存在空间?)的角度分析漠河市夏季多雾的原因。
    2. (2) 试从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气候变化对漠河地区土壤和植被的影响。
    3. (3) 分析漠河湿地的变化对碳循环的影响。环境中碳的收支。
  • 1. (2024·龙岩模拟) 中国政府承诺通过减排、增汇,在2060年前后实现碳中和。碳强度指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下图示意1981~2019年我国人口年增长率、人均GDP年增长率、碳强度年增长率以及前三者之和的变化。三者之和是衡量碳排放增长率的综合指标。据此回答下题。

    1. (1) 1981-2019年期间
    2. (2) 2003-2005年我国碳强度年增长率偏高的主要原因是
    3. (3) 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我国可

      ①倡导低碳消费,减少化石能源消费总量

      ②提高植被覆盖率,以降低碳强度年增长率

      ③降低人口年增长率,以提高人均GDP年增长率

      ④推动脱碳与燃料的零碳化,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 1. (2024高三下·郑州)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二氧化碳封存是指将大型排放源产生的CO2捕获、压缩后运输到选定地点长期保存,而不是释放到大气中。地质封存是CO2 封存的主要方式,基本原理是模仿自然界化石燃料的储存机制,把CO2封存在地层中。海上石油开采伴随产生大量高浓度的CO2 , 溶于水后具有一定的腐蚀性。珠江口盆地是南海北部一个大型新生代为主的沉积盆地,2023年3月19日,我国首个CO2回注井在南海珠江口盆地的恩平15—1油田成功开钻,回注井与采油井相伴而生,可将近150万吨的CO2 封存于海底。图为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的主要方法示意图。

    1. (1) 简述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的意义。
    2. (2) 推测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区上部岩层的特征。
    3. (3) 说出珠江口盆地二氧化碳回注井建设的不利海洋环境,并简述其对回注井建设的不利影响。
    4. (4) 与二氧化碳陆上地质封存相比,分析二氧化碳海底封存的优点。
    5. (5) 说明南海珠江口盆地成为我国首个二氧化碳回注井建设地的原因。
  • 1. (2024高三下·葫芦岛)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泥炭是沼泽地特有的产物,由有机残体、腐殖质和矿物质三部分组成。当沼泽植物残体的堆积量大于其分解量时,泥炭不断积累、堆积,并发育成泥炭地。潮湿的泥炭地固碳能力远强于森林,是全球重要的“碳汇”。然而泥炭地生态系统脆弱,一旦干燥、被氧化,则会成为巨大的“碳源”。

    近代以来,随着英国农业开垦、电力、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约有150万公顷泥炭地被排水疏干,此外还被用于燃料等用途而导致泥炭开采量增加,泥炭地的退化过程加快。下图示意英国泥炭地分布。

    1. (1) 从碳循环的角度,解释近代以来英国泥炭地由“碳汇”向“碳源”转化的原因。
    2. (2) 英国政府从排水和农垦等人为干扰因素入手,采取了修建堤坝,堵塞排水沟等措施,保护和改善泥炭地。结合图文资料,论述上述措施可能对国家安全产生的影响。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