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地理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高三上·贵州模拟)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20平方公里,是中国著名高原湖泊之一、中国Ⅰ级重要湿地、贵州最大的高原天然淡水湖泊。从199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来,每年到此越冬的候鸟数量不断增多,近年来稳定在10余万只,包括黑颈鹤、灰鹤、斑头雁、赤麻鸭等,被誉为世界十大观鸟基地。下图左图示意草海保护区位置和范围,右图为草海越冬候鸟数量统计。

    1. (1) 描述草海越冬候鸟数量的变化特点,说明影响候鸟数量的因素。
    2. (2) 阐述在草海设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
    3. (3) 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有人提出在保护区范围内扩大实验区、缩小缓冲区和核心区的方案,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
  • 1. (2023高三上·浙江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广西是我国南方重要生态屏障,生物多样性丰富度居全国第三位,全区已建成自然保护地223个,在国家生态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图1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示意图。

    材料二:“华龙一号”是由中国两大核电企业在30余年核电科研、设计、制造、建设和运行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福岛核事故经验反馈以及中国和全球最新安全要求研发的先进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技术,是中国核电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2023年3月25日,我国西部地区首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国广核集团广西防城港核电站3号机组正式具备商业运行条件。图2是我国核电技术研发历程。

    1. (1) 简述广西生物多样性丰富的自然原因。
    2. (2) 简析广西建立众多自然保护地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意义。
    3. (3) 从自然资源的角度,简述广西北部湾地区承接珠江三角洲工业转移的优势。
    4. (4) 说明我国斥巨资建设“华龙一号”的主要原因。
  • 1. (2023高三上·河南月考) 探寻黄河流域土地生态质量的空间分异特点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可为未来流域生态保护及治理工作的着力方向提供参考,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发现黄河流域东南部土地生态质量始终好于西北部。下图为2000~2020年黄河流域各级土地生态质量面积占比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2000~2020年黄河流域土地生态质量( )
    2. (2) 影响黄河流域东南部土地生态质量好于西北部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 1. (2023高二上·泰安月考)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8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月亮山,察看林场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和林场管护情况。塞罕坝意为“美丽的高岭”,这里曾经森林茂密,是滦河、辽河的发源地之一。由于清末大规模放垦和战争、山火等原因,至建国初期已现“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景象。1962年塞罕坝林场设立,经过三代造林人的不懈努力,森林覆盖率从12%提高到80%,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下图示意塞罕坝林场及其周边区域。

    1. (1) 说出塞罕坝地区自然地理环境过渡性的主要表现。
    2. (2) 运用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塞罕坝林场的生态环境效益。
  • 1. (2023高二上·上海市期中) 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涉及11省市,覆盖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让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加入了生态保护和区域协调发展的理念。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江渔业的天然捕捞量从1954年的42.7万吨下降到如今不足10万吨,仅占全国淡水水产品的0.15%。长江流域生态功能退化,珍稀特有鱼类大幅衰减,已基本丧失捕捞生产价值。为了挽救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2021年1月1日,长江干流、大型通江湖泊和重要支流正式开始为期十年的全面禁捕,11.1万艘渔船、23.1万渔民退捕上岸,开始了“人退鱼进”的历史转折。

    材料二:长江经济带交通运输方式多样,长江是货运量位居全球内河第一的“黄金水道”,京沪、京九、京广铁路线在此交汇,沪瑞和沪蓉两大运输通道建成后,交通会更加便利。下图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示意图。

    1. (1) 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中,属于中部省份的是____。
    2. (2) 导致长江渔获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有____(多选)
    3. (3) 下列对长江十年禁渔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有____(多选)
    4. (4) 下列关于长江经济带的描述错误的是____(多选)
    5. (5) 长江流域的综合治理,上游应重点搞好建设;中游应整治江河湖泊,防治灾害;下游应综合治理
    6. (6) 分析上海金融业发展的区位优势。
    7. (7) 从资源环境条件与社会经济基础角度,简述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的主要优势。
  • 1. (2023高三上·广东月考)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黑碳是含碳物质(主要是石油,煤、木炭,树木、柴草、塑料垃圾,动物粪便等)不完全燃烧发生热解的产物。蓝碳是指世界上的海洋生物固碳,能够固定碳总量的55%。海洋的蓝色碳汇——特别是红树林、盐沼和海草——能够捕获和储存大部分埋在海洋沉积物里的碳,这就是“蓝碳”。

    材料二:碳汇是指通过植树造林,植被恢复等措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过程。下图为我国沿海各省区(不包括港澳台)三类蓝碳生态系统年固碳量(单位:万吨)统计图。

    1. (1) 据图指出我国南北方地区蓝碳生态系统年固碳量的异同。
    2. (2) 与黑碳经济相比,分析发展蓝碳经济的积极意义。
    3. (3) 据图简述我国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巩固蓝碳可采取的措施。
  • 1. (2023高三上·月考) 景迈山位于中国滇西南怒山余脉。2023年9月17日,普洱景迈山古荼林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遗产要素包括古茶林、分隔防护林和传统村落。当地少数民族根据山地环境和气候条件,从高到低形成茶林、森林、林下草本、村落、台地茶园、农田等农林复合的垂直土地利用方式,延续至今的传统“林下茶种植方式”是人类早期利用茶树的生态活态样本。下图为景迈山垂直土地利用方式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在对普洱景迈山古茶林传统村落进行绿化时,完全采用本地植物的主要目的是( )
    2. (2) 为减少病虫害发生,下列普洱景迈山古茶林区所采取的做法合理的是( )
    3. (3) 申遗成功后,随着景迈山古茶林影响力的提升,当地将面临的破坏主要来自( )

      ①森林砍伐        ②商业发展        ③旅游发展        ④人口外迁

  • 1. (2023·响水期中) 全球气候变暖带来一系列问题,影响人类生存。盐城市政府把“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做好“碳中和”工作,建设美丽盐城。随着对风能和太阳能等新能源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减排降碳成效显著。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理念,盐城市大力发展(   )
    2. (2) 下列哪些措施可以助力盐城实现“碳中和”(   )

      ①增加绿地建设 ②垃圾分类处理 ③关停有大气污染的工厂 ④减少使用私家车,乘坐公共交通

  • 1. (2023·响水期中)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畴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总面积1506平方公里,人口20多万,其中裸露、半裸露岩溶面积1135平方公里。99.9%的面积属于山区,石漠化面积占全县面积的75.4%,群山裸露、怪石林立,是全省乃至滇黔桂石漠化程度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曾被外国地质专家断言为“基本失去人类生存条件的地方”。后来经过当地人不断努力,实现了“山上绿起来,村庄美起来,群众富起来”的美好生活。下图为西畴县位置图。

    1. (1) 根据材料,描述西畴县的位置特点。
    2. (2) 分析西畴县石漠化严重的原因。
    3. (3) 分析西畴县石漠化的危害。
    4. (4) 推测当地可能采取了哪些措施实现了“山上绿起来,村庄美起来,群众富起来”的美好生活。
  • 1. (2023高二上·邢台月考)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崇明岛(如图)是我国的第三大岛,位于长江入海口,岛内树木林立,湿地广阔。目前全岛面积1269.1km2 , 常住人口60多万人。该岛于1958年划归上海市,2016年撤县设区(人口、经济增长达到某一标准),现在崇明岛的主体部分为上海市崇明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崇明岛做了调研后指出,当地具有成为生态特区的潜力。过去几年,崇明岛积极发展需要依托优良自然环境的产业,如生态农业、旅游康养产业、新能源产业、信息产业等。在生态文明已经成为全球共识的今天,崇明岛的发展迎来了新契机。

    1. (1) 相比上海市其他辖区,分析崇明岛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原因。
    2. (2) 结合崇明岛规划的系列产业类型,分析崇明岛定位为生态特区的优势条件。
    3. (3) 说明崇明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当地及上海市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上一页 5 6 7 8 9 下一页 共10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