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八上·温州期末) “它促使政府的权力从满洲人转到了汉人。在太平天国之后,湘军和淮军的官佐因功而擢升至重要职位,从前由满人占据的重要督抚位置,现在落入了汉人之手。”这句话表明太平天国运动( )
    A . 导致了清王朝的灭亡 B . 打击了外国侵略者气焰 C . 影响了清朝政治格局 D . 激化了王朝的社会矛盾
  • 1. (2024八上·温州期末) 读图可知,该著作研究的是( )
    第四部分 林则徐领导下的禁烟运动抗英战争
    第五部分 英国对中国的军事侵略(一)……
    第八部分 江宁(南京)条约的缔结与战后问题
                                       图 某历史著作目录(节选)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 (2024八上义乌·期末) 近代中国教育的变革,是近代化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中写道:“先生(康有为)以为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世界,莫亟(急迫)于教育。”

    材料二:严复在《论教育与国家的关系》(1906年)中说:“此事乃吾国数干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

    材料三:1920年,北京政府教育部法令规定,从当年秋季起,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文,改用白话国语。

    1. (1) 康有为对发展教育持什么态度?简述百日维新在教育方面的措施。
    2. (2) “此事”指什么?1897年哪一出版机构的出现,为近代教育发展做出了贡献。
    3. (3) 在新文化运动中,谁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对此,陈独秀发表了什么文章?结合“法令”内容,指出这些主张对近代教育的作用。
    4. (4) 综合上述中国近代教育的变革历程,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 1. (2024八上义乌·期末) 当西方走向近代化的时候,中国也开始了艰苦的探索历程。
    1. (1) 中国各个阶层在不同领域为推动近代化采取了不同的措施,请根据所学知识,将①②处探索中国近代化的重要事件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②

    2. (2) 有人认为:③处事件使中国近代历史发生了第一次剧变,请指出它的重要成果。
    3. (3) 与④处事件有关的北京大学创立于多少年?请用相关史实说明为何“民主、科学”是北大的光荣历史传统。
    4. (4)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具有什么特点?
  • 1. (2024八上义乌·期末) 下列材料是关于中国近代教育文化事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1872年创办的《新闻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B . 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深刻剖析了整个民族的精神弱点 C . 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新式学堂,开启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D . 近代中国拍摄的第一部有声电影是1905年的京剧《定军山》
  • 1. (2024八上义乌·期末) 下列关于中国近代企业的相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

    A . 皆创办于19世纪末 B . 一定程度上扺制了外来侵略 C . 均体现了轻工业的发展 D . 都由民族资本家创办
  • 1. (2024八上义乌·期末) 20世纪40年代,朱自清说:“胜利到来的当时,我们喘一口气,情不自禁地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代………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这个变化太快了,幻灭得太快了。”标志着“胜利的欢呼”彻底幻灭的历史事件是( )
    A . 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B . 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发动重点进攻 C . 国民党军队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 D . 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
  • 1. (2024八上义乌·期末) 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布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该《宣言》强调国共合作对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前途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这个“极为重大的意义”指(   )
    A . 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B . 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成果 C . 是反帝反封建最大的成果 D . 有助于七七事变取得胜利
  • 1. (2024八上义乌·期末) 为阐明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战略总方针,毛泽东发表了(     )
    A . 《论持久战》 B .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C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 .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 1. (2024八上义乌·期末) “我以无可言状的悲怆记忆那血腥的风雨,我以颤抖的手抚摸那30万亡灵的冤魂,我以赤子之心刻下这苦难的民族伤痛。我祈求,我期望,古老民族的觉醒,精神的觉醒。”这段文字最适合放在(     )
    A . 七七事变纪念馆 B . 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 C . 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D .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