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人民是革命的主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个消息传到中国以后,使当时爱国的知识分子燃起了仇日的怒火,北京专科以上学校学生三千余人举行大示威游行,向总统府请愿,要求惩办曹、陆、章三人。 六月三日,上海各校学生遥宣告罢课。 各地学生先后响应。

    ——钱歌川《民国历史小丛书》

    材料二:在湖南,从北伐军1926 年夏进入那里到第二年1月,农民协会会员从40万人激增到200万人。 在城市,工人运动也高涨起来,湖南、湖北两省总工会相继成立,上海工人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有力地配合了北伐军的胜利进军。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三:七七事变后,一种抵抗敌人到底的民族感和决心弥漫了全中国。 统一战线的口号克服了一切中国国内的纠纷。抗日战争被认为是 1927年中断的北伐战争的复活。

    ——傅吾康《一百年来的中国革命,1851—1949)

    1. (1) 指出材料一所描述的历史事件。
    2. (2) 据材料二,概述北伐战争与工农运动的关系。
    3. (3)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统一战线”的名称,并简述对“抗日战争被认为是 1927年中断的北伐战争的复活”的理解。
  • 1. 某校组织“铭记革命历史 传承红色基因”历史剧展演活动。 九(三)班同学准备挑选一部抗日战争题材的剧本进行排演。下列剧本属于这一题材的是( )
    A . 《井冈山会师》 B . 《地道战》 C . 《千里跃进大别山》 D . 《渡江战役》
  • 1. 有本红色教育书籍——《红色印迹》。据其所书,1939 年定海沦陷后,共产党成立了县工委机关,组建抗日自卫队,创建抗日游击根据地,组织群众成立工会、农会、民众十姐妹、教师十姐妹等各种团体,开展抗日斗争。这段史实反映出( )
    A . 中国抗战战略得当,日本失道寡助 B . 中国共产党承担了正面战场的战略任务 C . 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D . 抗日战争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支持
  • 1.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面对日军大肆侵略,中国军队英勇抗击,筑起了血肉长城。 下列抗战史实搭配正确的是( )
    A . 彭德怀——淞沪会战 B . 谢晋元————台儿庄战役 C . 张自忠——枣宜会战 D . 李宗仁——平型关大捷
  • 1. 照片记录历史。 下列老照片共同反映了( )

    A . 中国人民实行全民族抗战 B . 中国国民党军队浴血奋战 C . 中国共产党开辟敌后战场 D .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 1. 中国近代史上出现过两次著名的学生运动,分别是五四运动和一二•九运动。 关于这两次运动说法最为准确的是( )
    A . 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 . 都是反帝爱国运动 C . 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学生运动 D . 运动的主力军始终是青年学生
  • 1. 下图为《申报》第5版的时评。该时评评论的是( )

    A . 中国军民不屈不挠的局部抗战 B . 抗日救亡民主运动新高潮到来 C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D . 抗日战争以来中国的首次大捷
  • 1. 叶剑英元帅重游西安时曾写下“西安捉蒋翻危局,内战吟成抗日诗。楼屋依然人半逝,小窗风雪立多时。”其中“翻危局”标志着(    )
    A . 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B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C .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D . 避免内战、和平建国方针的确定
  • 1. “在这件事上,作为一个军人,我是应该被枪毙;但是依我的良心,我没有做错!”这是国民党将领张学良对自己的评价。周恩来则称张学良为“民族英雄,千古功臣”,因为“这件事”的和平解决促成了(    )
    A . 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B . 局部抗战正式转为全民族抗战 C .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D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 1. “三三制”是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的重要原则,即共产党员、党外进步人士和中间派在抗日民主政权中各占三分之一。1941年,在陕甘宁边区政府选举中,当选共产党员超过三分之一。为落实“三三制”,一名党员主动退出,递补了一位党外人士。这一原则(    )
    A . 团结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力量 B . 降低了中国共产党崇高声望 C . 激化了根据地政府的内部矛盾 D . 壮大了土地革命的群众基础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8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