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炉边谈话”是富兰克林·罗斯福通过广播的形式向美国民众进行政策解读、宣传乃至社会动员的演讲方式。富兰克林·罗斯福在任期间发表“炉边谈话” 30余次,其内容包括(  ) 
    A . 颁布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B . 争取民众对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政的支持 C . 支持玻利瓦尔、圣马丁领导的南美洲独立运动 D . 分世界为“自由国家”和“极权政体”两个营垒
  • 1. “我们唯一应该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罗斯福正式以这种无所畏惧的勇气,采取各种措施,克服了一场给美国社会带来深重灾难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克服危机的“措施”是(  )
    A . 领导南北战争 B . 实施“新政” C . 推行冷战政策 D . 参加协约国
  • 1. 1934年,洛雷纳·希科克在美国访问数月后感慨道:我原以为至少在大工业中法规会起作用,但我现在敢断言,99%的美国大企业正试图撕毁法规,而小企业则连假装遵守都不干。这表明,罗斯福新政(  )
    A . 克服了经济危机的冲击 B . 遭到了部分资本家抵制 C . 解决了社会的基本矛盾 D . 实施了全面公有制政策
  • 1. 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案》,对银行采取个别审查、颁发许可证制度,对有偿付能力的银行,允许尽快复业。罗斯福说:我向你们保证,把你们的钱存入重新开业的银行比藏在床褥下更为保险。材料体现美国(  ) 
    A .   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B . 坚持自由放任政策 C . 确保对复业银行的救助 D . 实行计划经济模式
  • 1. 如图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政府实施的某项政策的宣传画(图中文字为:Work Pays America),该政策的推行旨在(  ) 

    A . 稳定农产品的价格 B . 缓和劳资矛盾 C . 确保企业公平竞争 D . 解决就业问题
  • 1. 1933年,美国为了摆脱经济大危机所采取的措施是(  ) 
    A .   实行罗斯福新政 B . 实行新经济政策 C .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 . 实行斯大林模式
  • 1. 下表是美国政府投资修建的公共工程,其直接目的是(  ) 

    时间

    项目

    1933-1937年

    国有林区740万英亩;国有公园20万亩

    1935-1942年

    公路664万英里;机场285个

    A . 缓解就业压力 B . 完善基础设施 C . 加速战争准备 D . 推广科技成果
  • 1. 1938 年,罗斯福政府颁布的《公平劳动标准法》规定:工人最低工资每小时40美分,最高工时每周40小时,加班工资增半。但这一法案并未把海员、渔民、家仆及农业工人等列入在内。材料表明美国(  ) 
    A . 全面粗暴干预经济危机 B . 阶级矛盾根本消除 C . 并未普遍实现公平劳动 D . 社会已经分崩离析
  • 1. 下面壁画是美国艺术家威廉·格罗柏创作的《修建大坝(局部)》,是典型的1930年代赞颂工人的作品。该作品体现了罗斯福新政的哪项内容(  ) 

    A . 调整农业政策 B . 推行“以工代赈” C .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D .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 1.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时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能体现这个观点的是(  )

    ①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②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③德国纳粹党上台后,疯狂实行扩军备战   

    ④中国改革开放允许多种经济形式并存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④ D . ②④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5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