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时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能体现这个观点的是(  )

    ①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②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③德国纳粹党上台后,疯狂实行扩军备战   

    ④中国改革开放允许多种经济形式并存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④ D . ②④
  • 1. 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政府给农民适当的补贴,让农民缩减耕地和屠宰牲畜。这一政策的直接目的是(  )
    A . 提供就业机 B . 调节产销矛盾 C . 维护生态平衡 D . 保障工人权益
  • 1. 1932 年罗斯福在群众集会上发表演说时提到:“当一个国家的贫困和失业人数超过了国家所能承受的范围和程度,那政策的调整只能成为政府唯一的选择,而且是越快越好。” 这个观点在下列哪项措施中得到体现(  ) 
    A . 整顿金融体系,恢复银行的信用 B . 制定公平竞争法规,协调企业活动 C . 调整农业政策,稳定农产品价格 D . 推行“以工代赈”,兴建公共工程
  • 1. 罗斯福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的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为解决穷人的生存来源问题,提高就业率,他采取的新政措施是(  ) 
    A . 整顿金融体系 B . 推行“以工代赈” C . 调整劳资关系 D . 缩减农业产量
  • 1. 1933年,美国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各行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这表明美国(  ) 
    A .   不再实行市场经济 B . 全面实行了国有化政策 C . 开始实行计划经济 D . 推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 1. 有的学者认为:危机并不一定就绝对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危机”这个词本身就包含着“危害”和“机会”两层含义。下列史实不能验证这一结论的是(  )
    A . 面对经济危机的打击,美国罗斯福推行新政 B . 面对国内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苏俄(联)实行新经济政策 C . 面对经济危机的打击,德国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D . 面对幕府统治的危机,日本通过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 1. 罗斯说:“私营企业——个人利润经济不应被消灭,应当保留。可是,这种经济的营运,并不总是有利于促进普遍福利。因此只要有必要,这种营运就必须由各州和联邦政府作出努力加以改进和补充。”材料表明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  ) 
    A . 继续推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B . 完整保存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C . 限制私人企业的经济发展 D . 发挥国家在市场经济中的调控作用
  • 1. 1929-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1/3以上,贸易额减少了2/3。美国的工业产量下降超过40%,贸易额减少70%。为应对日益严峻的经济大危机,美国(  ) 
    A . 进行南北战争 B . 实施罗斯福新政 C . 废除黑奴制 D . 走上法西斯道路
  • 1. 下面壁画是美国艺术家威廉·格罗柏创作的《修建大坝(局部)》,是典型的1930年代赞颂工人的作品。该作品体现了罗斯福新政的哪项内容(  ) 

    A . 调整农业政策 B . 推行“以工代赈” C .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D .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 1. 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进行工业化建设时期开创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被称为“苏联模式”,到1937年,苏联工业产量居世界第二位: 1933 年,罗斯福宣布实施新政,到1939年,美国的工业生产水平创历史新高。这反映了,苏联模式和罗斯福新政都(  )
    A . 发挥了国家干预经济的作用 B . 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C . 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D . 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障碍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5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