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从1935年开始,英国几乎所有的经济指标都稳步回升,国民生产总值从1933年的742亿美元又增至1939年的2049亿美元,失业人数从1700万下降至800万。这主要得益于(  )
    A . 美国的独立 B . 黑人奴隶制的废除 C . 罗斯福新政 D . 两极格局的结束
  • 1. 自由主义者洛克腾堡指出:“它(罗斯福新政)增强了自称为千百万人说话……也没有引申出一种令人满意的惩戒利益集团的方法,仍然是一种半途革命;它扩大了中产阶级队伍,但将许多美国人留在新形成的平衡之外。”这旨在说明罗斯福新政(  ) 
    A . 促进了经济发展 B . 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C . 缓解了阶级矛盾 D . 加强对工业的干预
  • 1. 如图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政府实施的某项政策的宣传画(图中文字为:Work Pays America),该政策的推行旨在(  ) 

    A . 稳定农产品的价格 B . 缓和劳资矛盾 C . 确保企业公平竞争 D . 解决就业问题
  • 1. 罗斯说:“私营企业——个人利润经济不应被消灭,应当保留。可是,这种经济的营运,并不总是有利于促进普遍福利。因此只要有必要,这种营运就必须由各州和联邦政府作出努力加以改进和补充。”材料表明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  ) 
    A . 继续推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B . 完整保存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C . 限制私人企业的经济发展 D . 发挥国家在市场经济中的调控作用
  • 1. 1933年,美国为了摆脱经济大危机所采取的措施是(  ) 
    A .   实行罗斯福新政 B . 实行新经济政策 C .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 . 实行斯大林模式
  • 1. 罗斯福新政实施后美国经济缓慢复苏。其中通过投资兴建大量公共设施,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的措施是(  ) 
    A . 整顿金融体系 B . 推行“以工代赈” C . 调整农业政策 D .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 1. “炉边谈话”是富兰克林·罗斯福通过广播的形式向美国民众进行政策解读、宣传乃至社会动员的演讲方式。富兰克林·罗斯福在任期间发表“炉边谈话” 30余次,其内容包括(  ) 
    A . 颁布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B . 争取民众对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政的支持 C . 支持玻利瓦尔、圣马丁领导的南美洲独立运动 D . 分世界为“自由国家”和“极权政体”两个营垒
  • 1. 道路选择影响深远,战略决策根系国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英国终于确立了代表新贵族和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制度,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并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18世纪中期,英国人用马车在脏兮兮的路上或者用风力和水力在海上将货物缓慢地运到市场,到1850年,火车冒着蒸汽在英国2000英里的铁轨上轰鸣运行,将人和货物迅速、便宜、可靠地送到分布在各地的车站,给制造业、商业和贸易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材料二:当英国军队从波士顿前往康科德搜夺那里的秘密军需库时,战斗开始了。1862年9月,林肯说:“但如不采取解放奴隶的政策的话,是不可能平息这个叛乱的”。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制定公平竞争法规……,规定雇员有组织起来进行谈判的权利,确定最低工资标准,限制工时……

    材料三:彼得一世的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他重视以军事技术为核心的西方技术文明,鼓励兴办手工工场,注重教育,派遣贵族子弟到国外去学习,兴办学校等。俄国1861年改革后,一位官员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列宁则指出:“臭名远扬的”解放“是对农民的无耻掠夺。”

    材料四:

    1. (1) 材料一中英国通过近半个世纪革命,最终选择了什么政治体制?促进英国“18世纪中期到1850年”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8世纪一20世纪上半期,美国采取了哪些措施解决发展中出现的各种危机?
    3. (3) 根据材料三,提出你对彼得一世改革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俄国1861年改革有关内容),分别指出材料三中两种认识的基本依据。
    4. (4) 如图是日本近现代历史发展的脉络图,在A段,日本通过哪场改革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受B事件的沉重打击,日本又走上什么道路?
  • 1. 下面壁画是美国艺术家威廉·格罗柏创作的《修建大坝(局部)》,是典型的1930年代赞颂工人的作品。该作品体现了罗斯福新政的哪项内容(  ) 

    A . 调整农业政策 B . 推行“以工代赈” C .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D .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 1.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时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能体现这个观点的是(  )

    ①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②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③德国纳粹党上台后,疯狂实行扩军备战   

    ④中国改革开放允许多种经济形式并存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④ D . ②④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5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