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八下·婺城期中) 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间的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有( )
    A . 万隆亚非会议的圆满成功 B . 中苏建立了外交关系 C . 中国做出抗美援朝的决定 D . 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
  • 1. (2024八下·义乌月考) 当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时,是人口总量从增加到减少的转折点。如图示意某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情况。当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②~③这种变化时,该国家将会产生的问题是(  )

    A . 劳动力过剩 B . 国防兵源不足 C . 教育资源紧缺 D . 加剧环境污染
  • 1. (2024八下·义乌月考) 2021年5月31日,我国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实施“三孩政策”的主要目的有(  )

    ①迅速提高人口素质 ②解决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

    ③促进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④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1. (2024八下·南苑期中) 如图是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会徽,该设计的寓意包括( )

    ①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的特点

    ②人类面临自然资源短缺问题

    ③资源短缺威胁世界各国发展

    ④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全球合作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1. (2024八下·南苑期中) 3月20日,金华市南苑中学七(7)班同学响应学校“碳达峰、碳中和——浙江的行动与担当”活动,开展了关于我国能源发展状况的研究性学习。请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

    资料内容


    A

     《“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主要目标:到2025年,国内能源年综合生产能力达到46亿吨标准煤以上,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五年累计下降18%,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



    B

      

    我国2000年和2023年能源消费种类占比


    C

    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为49.8亿吨标准煤,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99亿吨,居全球第一。

    (注:非化石能源主要包括风电、水电、太阳能、核电、生物质发电等。)


    D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部门联合印发《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2年版)》,明确了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相关指标。

    山东德州电厂对现有的6台火电机组进行热电联产改造,为周边工业园区提供工业蒸汽,成为清洁高效的标杆企业。

    1. (1) 根据资料B、C,分析资料A《规划》中主要目标提出的原因。
    2. (2) 资料D对实现资料A《规划》中的主要目标有何借鉴意义?
    3. (3) 为实现资料A《规划》中的主要目标,我们青少年可以做些什么?
  • 1. (2024八下·南苑期中) 2023年入夏后,全国多个地区出现高温,缺电状况严重。各地区陆续出台有序用电、错峰用电、季节性尖峰电价等政策,部分地区还采取高耗能企业限电停产的政策。“拉闸限电”从另一侧面反映了(    ) 
    A .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严重不足 B . 我国正在努力实现碳达峰目标 C . 资源短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 D . 资源分布不均已影响人民生活
  • 1. (2024八下·南苑期中) 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实施“一带一路”的建设。它涉及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东牵亚太经济圈,西接欧洲经济圈,穿越非洲,环连亚欧,涉及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这一重大举措主要体现了下图中哪些新发展理念( )

    ①创新   ②协调 ③绿色 ④开放 ⑤共享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④⑤ D . ②⑤
  • 1. (2024八下·南苑期中) “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提出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为实现区域的持续发展,我们在制定区域发展战略时,应该 (   ) 

    ①既要考虑区域的资源优势,也要考虑限制性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②注重区域的情况,不必考虑其他区域的情况 

    ③注重短期利益,长期利益可忽视 

    ④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应针对不同区域和不同区域发展阶段制定出不同的发展战略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1. (2024八下·南苑期中) 2024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以下与建设美丽中国的认识不相符合的是(    ) 
    A . 过度放牧和不合理安排生产活动会导致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 B . 滥砍滥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空气污染,土地盐碱化 C . 工业废水随意排放,导致水污染,土地污染 D . 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生产过程中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
  • 1. (2024八下·南苑期中) 读“我国2012—2022年人口年龄结构、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1. (1) 右图反映出我国近几年(    )

      ①人口增长趋缓且已呈负增长

      ②人口文化素质还需大幅提升

      ③适龄劳动人口正在逐渐减少

      ④人口老龄化程度在不断加深

    2. (2) 针对图表所反映的人口问题,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①控制人口增长速度   ②坚持科教兴国战略

      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④不断完善生育政策

1 2 3 4 5 下一页 共20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