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八下·婺城期中) 风雨历百年,问道铸丹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 (1)  ⑤⑥⑦哪一处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请填写史实及历史意义。
    2. (2) 把1978至今这段历史若分为两个阶段,你会以哪一年为界?划分依据是什么?
    3. (3) 请根据上述示例,以“理论创新”为主题,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党的奋斗历程。(温馨提示:本小题分层给分,要求仿照示例,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 1. (2024八下·婺城期中) 乡村振兴战略直接关系着人民生活的幸福感获得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让乡村成为生态宜居家园的重要手段。这说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了( )

    ①创新发展理念

    ②绿色发展理念

    ③开放发展理念

    ④共享发展理念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 (2024八下·婺城期中) 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是指对计划期内国民经济主要活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所作的部署和安排。下列关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目标,正确的有( )

    ①到2020年基本解决人民温饱问题

    ②到建国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③2020-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④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 (2024八下·婺城期中) 中国共产党历史就是一部探索中国特色革命和建设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或自由制度的蓝本,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一中国起死回生。

    材料二:1976年后,党和国家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

    初,党和国家面临又一个重大历史关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严重曲折,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面临新的巨大困难和压力。

    -欧阳淞《关于中国共产党90年历程的回顾与思考》

    材料三:

    1. (1) 1949年我国完成了什么历史任务?如何理解该历史任务的实现“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国起死回生”?
    2. (2) 面对材料二所述的第二个“重大历史关头”,我国领导人作出了怎样的正确抉择?
    3. (3) 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79年的中国开始“走进万象更新的春”。
    4. (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我国探索中国特色建设道路有何启示。
  • 1. (2024·宁波模拟)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到____,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
    A . 新质生产力 B . 村超 C . Sora D . 经济新常态
  • 1. (2024八下·南苑期中) 实现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全体人民的共同心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外交成就】

    材料一:……一个更为显著的变化是在外交领域,在不断加深与亚、非、拉国家友谊的同时,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一步步打开西方世界的封锁,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筑梦中国》解说词

    1. (1) 请用两个事例说明,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外交“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2. (2) 【民族团结】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为左上角镶有五颗黄色五角星的红色旗帜,旗帜图案中的四颗小五角星围绕在一颗大五角星右侧呈半环形。红色的旗面象征革命,五颗五角星及其相互联系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的团结。

      ——《关于国旗国歌和年号》《人民日报》1949年11月15日

      各族人民大团结,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源泉。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我国为此实行了怎样的制度及措施。

    3. (3) 【祖国统一】

      材料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在中央政府和祖国内地的大力支持下,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带领下,香港、澳门各界人士充分发挥“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攻坚克难,砥砺奋进,保持了社会经济政治大局的繁荣和稳定,推动各项事业向前发展。求稳定、求和谐、求发展也日益成为社会的心声和主流民意。 ——摘自肖锋鸣 《重温“一国两制”》

      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并分析港澳回归后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的原因?

    4. (4)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在推进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大业方面,我们应该做出哪些努力?
  • 1. (2024八下·南苑期中) 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实施“一带一路”的建设。它涉及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东牵亚太经济圈,西接欧洲经济圈,穿越非洲,环连亚欧,涉及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这一重大举措主要体现了下图中哪些新发展理念( )

    ①创新   ②协调 ③绿色 ④开放 ⑤共享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④⑤ D . ②⑤
  • 1. (2024八下·南苑期中) 3月20日,金华市南苑中学七(7)班同学响应学校“碳达峰、碳中和——浙江的行动与担当”活动,开展了关于我国能源发展状况的研究性学习。请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

    资料内容


    A

     《“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主要目标:到2025年,国内能源年综合生产能力达到46亿吨标准煤以上,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五年累计下降18%,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



    B

      

    我国2000年和2023年能源消费种类占比


    C

    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为49.8亿吨标准煤,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99亿吨,居全球第一。

    (注:非化石能源主要包括风电、水电、太阳能、核电、生物质发电等。)


    D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部门联合印发《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2年版)》,明确了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相关指标。

    山东德州电厂对现有的6台火电机组进行热电联产改造,为周边工业园区提供工业蒸汽,成为清洁高效的标杆企业。

    1. (1) 根据资料B、C,分析资料A《规划》中主要目标提出的原因。
    2. (2) 资料D对实现资料A《规划》中的主要目标有何借鉴意义?
    3. (3) 为实现资料A《规划》中的主要目标,我们青少年可以做些什么?
  • 1. (2024八下·期中) 1976年,“阶级斗争”一词在《人民日报》标题中出现205次,但在1980年的《人民日报》标题中仅出现4次。且新增了《经济简讯》等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这体现了(  )
    A . 党和国家工作中心发生转移 B . 中共中央开始调整国民经济 C . “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 D . 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
  • 1. (2024八下·期中) 某校同学在设计板报内容时选取了以下几个部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符合这些内容的板报主题应该是(  )
    A .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思想成果 B . 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社会主义理论 C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指导思想 D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32页